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 )万元。
3.33
3.42
3.51
3.60
2011年底,全国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34139个,平均每站面积由2006年的277.01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516.38平方米,平均每站文化活动用房面积由2006年的175.49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391.00平方米。
2006~2011年,每年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和专职人员增长比例均保持在5%左右,2011年底,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78148人,专职人员52718人。
2011年,全国各级财政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财政拨款达到4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31.84亿元,增幅高达291.6%,年均增长28.6%。各级财政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的10.9%,占群众文化投入的41.1%,分别比2006年提高4.0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共组织文艺活动32.64万次,比2006年增长20.0%;举办训练班15万次,比2006年增长26.8%;培训人数1232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230%。
2011年底,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54799支,辖区内社区(村)文化活动室360649个。
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约是2006年的多少倍:
1.6倍
2.5倍
3.9倍
5.3倍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各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称,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长21.9%。
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
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加多少元:
831
765
649
532
2007年,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绩。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2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3000元,增幅超过200元
4000元,增幅超过300元
5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某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一月份的平均收入分别为6450元、8430元和4350元,收入总额分别为5.16万元、33.72万元和5.22万元。则该公司这三类人员一月份的人均收入是:
6410元
7000元
7350元
7500元
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2%。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09万人。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差距和2006年相比:
约增大了11%
约减少了11%
约增大了18%
约减小了18%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9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增长9.2%。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882元,增长9.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304元,增长7.6%,是平均数的9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172元,增长10.0%,是平均数的87.5%。
按收入来源分,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020元,增长8.6%;人均经营净收入3757元,增长9.3%;人均财产净收入1949元,增长12.3%;人均转移净收入4157元,增长7.2%。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79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53元,增长9.5%。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4310元,增长6.1%;人均衣着消费支出962元,增长3.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607元,增长10.3%;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926元,增长3.2%;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078元,增长7.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766元,增长13.5%;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14元,增长10.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01元,增长11.1%。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元?
20112.35
21031.25
22314.56
27456.32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深圳榜上有名。这是深圳第( )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二
三
四
五
有研究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从而增加人民的人均收入。
上述研究的推论暗含的前提是: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
人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政府在经济建设上的投入力度
提升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是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人民满意度的提升作用会不断增强
2009年H省年末常住人口达到7034.4万人,出生人口90.7万人,出生率为12.93‰;死亡人口45.1万人,死亡率为6.43‰;净增人口45.6万人。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830.6元,增长10.66%;转移性收入4674.2元,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2251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78.8元,增长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0元,增长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1.9平方米,分别增长1.5%和4.0%。
2003年至2009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05年
2006年
2008年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