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增额之比为:
2.9
2.79
0.11
5.1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我国境内500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比上年:
减少了283.9万人
减少了162万人
增加了33.5万人
增加了23.8万人
2007年上半年某镇完成工业总产值6662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7% ,增速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68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9% ,占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的45.3% 。完成工业增加值22177万元,同比增长26.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270万元,同比增长47.9% 。
骨干企业群体壮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501.8万元,同比增长48.9% 。有10家企业产值同比增加额超过1000万元,比去年增加3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852.7万元,同比增长88.1% 。这13家骨干企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
10个行业大类中,服装行业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84.9% ;机械行业实现产值2236.8万元,同比增长49.5%;酒业实现产值1284万元,同比增长118.7%;童车行业实现产值1107.2万元,同比增长19.3%;五金机械行业实现产值377.3万元,同比增长34.4%;箱包行业实现产值1363.2万元,同比增长31.7%;羊毛衫行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1.6%;有机化学行业实现产值792.7万元,同比增长16.4%;纸制品行业实现产值1713万元,同比增长7.0%;砖瓦行业由于今年砖窑厂数量的减少,实现产值329.5万元,同比下降64%。
2006年上半年,该镇工业增加值中由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比例约为:
74.1%
78.8%
85.4%
86.9%
百步亭社区地处H省W市江岸区,是位于城市规划中最大的后湖居住新区。目前,这里已建住宅120万平方米,入住3万多人。8年前,这里一片荒凉,遍地烂泥。水、路、电全无,先后有七家开发商进入,均因其恶劣的开发条件难以获得经济效益而先后退出。而后,W市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安居公司”)作为第八家进入百步亭社区的开发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以企业为主导的“四结合”的社区建管模式,建设温馨家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社区的发展之路。成为H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安居公司成为全市房地产第一强。百步亭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和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百步亭楼盘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百步亭把一片乱泥塘建设为绿色社区,得益于创新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四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即房地产开发公司回报社会的义举,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党和政府的指导及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这种模式以“党的领导、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居民自治”为社区基本运作机制;以企业为主导,将“建、管、育”融于一体;以“全心爱民、热心助民、倾心为民,给居民最好的生活,建人生最温馨的家园”为理念,以实现企业、老百姓和国家“多赢”为目的,集聚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义举,追求理性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百步亭社区管理模式打破了层级管理,形成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这里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层网络”的管理体制,促成了开发、管理和服务环节的良性循环和无缝对接。”一个中心“是指社区党委会领导下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帮助社区协调社区内部组织机构与工商、税务、环保、卫生、计生等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关系 ,使其结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两层网络”:一层是以开发公司为主体,以追求“理性利润”为基本原则,负责社区的住宅开发、环境建设、公益性设施投资等事务,追求长远利润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另一层是以物业公司为主体,融商业性服务、福利性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公益性服务于一体,把管物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微利或无利经营,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也使社区服务真正成为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和拉动力,成为安排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密切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这种“一个中心、两层网络”的管理体制,实现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整合社区事务,克服了以往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城市通病,杜绝了“亭棚经济”“马路经济”,使社区建设和管理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小区内居民生活轻松有序。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从案例可以看出目前W市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____的辖区。
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
党委
小区物业
2007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比2006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约增加了:
1%
2%
5%
7%
在1994-2006年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持续增长。
以2004年为例,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0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占90%,而且全部增长5%以上,增长率达两位数的企业占66.67%。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
到了2005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7家,增长5%以上的有11家,而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8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6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0家。
再看2006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9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8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7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8家。
2006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5%以上且低于10%的企业有多少家:
3
4
5
8
200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为:
14.4%
15.4%
42.7%
47.2%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纷纷推出工作方案,共同促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图1为2017年12月-2020年3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图2为2016年6月-2019年12月我国政府网站数量,截至2019年12月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垂直管理机构912个,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13562个。
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同比:
减少了2.4%
增加了2.4%
减少了5.4%
增加了5.4%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0.3%
(2)与上年相比,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小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幅
(3)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出售牧业产品增加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价格上涨。
1个
0个
2个
3个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如果2011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为1.8亿户,那么2002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拥有家庭汽车多少万辆:
159
167
195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