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至2006年期间,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是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的:
15.18%
72.56%
23.14%
27.44%
运输危险品货物的列车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时,车上人员应:
迅速向下风方向或高坡地段转移
迅速向上风方向或低坡地段转移
迅速向下风方向或低坡地段转移
迅速向上风方面或高坡地段转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建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据统计,2006年建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14.2%。若2005年建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a元,则2006年建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表示为:
14.2a元
1.42a元
1.142a元
0.142a元
初步核算,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207亿元,增长4.3%,回落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3478亿元,增长13.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4358亿元,增长11.0%,加快1.5个百分点。
2006年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多少亿元:
192000
121977
149000
135150
2002~2006年,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最小的年份是( )。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秦朝的按亩纳税
西汉的编户齐民
甲每工作5天,休息周六、周日2天,法定节假日如非周六周日也要加班。已知甲某年休息了106天,那么他下一年12月的第一个休息日是:
12月1日
12月2日
12月3日
12月4日
2006年末,福建省全省常住人口为355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797万人,女性人口1761万人。全年净增人口23万人,比上年增长0.65%,自2000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
2006年,该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
多1%
多0.1‰
多0.03
多3%
以下是2006年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231.4万人、中部地区201.7万人、西部地区145.9万人。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的247.9万人。从学历看,中专以上的22.7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能手占总数的56.7%,经营能人占27.8%,能工巧匠占15.5%。其中,农民高级技师1.5万人,农民技师7万人,农民助理技师6.5万人,农民技术员35.3万人。
2006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中,学历在中专以下人数和中专以上人数的比例约为:
33:1
25:1
29:1
27:1
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男性人口2511.4万人,女性人口2468.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43%和49.57%。全年出生人口50.78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6.75万人,死亡率为5.42%。
据对全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和9.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5.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
全年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96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6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722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8.2亿元,支出192.3亿元,累计结余45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9亿元,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26个月。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4.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3%。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全省已有城乡低保对象62.9万人,其中城镇8.9万人,月均补助145.5元/人;农村54万人,月均补助72.3元/人。年末全省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0.69万张,收养人员7.56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2%,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8%。现有1500多个乡镇(街道)和2.7万个社区(村)建立了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分别占总数的98.6%和73.4%,社会救助工作人员3.8万名。
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比上年增加了:
9.3%
12.2%
1991元
17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