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全国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34139个,平均每站面积由2006年的277.01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516.38平方米,平均每站文化活动用房面积由2006年的175.49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391.00平方米。
2006~2011年,每年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和专职人员增长比例均保持在5%左右,2011年底,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78148人,专职人员52718人。
2011年,全国各级财政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财政拨款达到4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31.84亿元,增幅高达291.6%,年均增长28.6%。各级财政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的10.9%,占群众文化投入的41.1%,分别比2006年提高4.0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共组织文艺活动32.64万次,比2006年增长20.0%;举办训练班15万次,比2006年增长26.8%;培训人数1232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230%。
2011年底,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54799支,辖区内社区(村)文化活动室360649个。
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约是2006年的多少倍:
1.6倍
2.5倍
3.9倍
5.3倍
截至2015年12月底,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有198948户,同比增长16.49%,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6.63%;2015年新设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0323户,同比增长3.91%。
北京市2015年12月底前成立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中,约有多少万户在2015年注销(上年末企业数+本年内新增企业数-本年内注销企业数=本年末企业数):
20.1
17.1
1.1
0.2
2006年税收总额约是2004年的多少倍:
1.65
1.58
1.53
1.46
据对全国6.4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1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20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0.0%。
分业态营业收入情况: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8322亿元,同比增长26.1%;两年平均增长24.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4.0个百分点。
分行业类别营业收入情况:新闻信息服务9847亿元,同比增长22.1%;内容创作生产17693亿元,同比增长18.6%;创意设计服务13787亿元,同比增长24.0%;文化传播渠道9309亿元,同比增长30.1%;文化投资运营359亿元,同比增长13.8%;文化娱乐休闲服务916亿元,同比增长35.3%;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11441亿元,同比增长18.3%;文化装备生产4880亿元,同比增长17.8%;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5974亿元,同比增长22.0%。
分产业类型营业收入情况:文化制造业30950亿元,同比增长17.7%;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3561亿元,同比增长26.0%;文化服务业39693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领域营业收入情况:文化核心领域51911亿元,同比增长22.9%;文化相关领域32294亿元,同比增长20.0%。
分区域营业收入情况:东部地区64715亿元,同比增长22.5%;中部地区11417亿元,同比增长19.7%;西部地区7329亿元,同比增长19.0%;东北地区744亿元,同比增长20.2%。
2021年前三季度,分行业类别中,同比增速最高行业营业收入是同比增速最低行业营业收入的:
2倍多
3倍多
20多倍
30多倍
2020年12月17日凌晨,( )返回器搭载着珍贵的月球样品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顺利完成。
神舟九号
天宫一号
玉兔二号
嫦娥五号
与10月相比,12月“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量增加一倍以上的产品有多少种?
1种
2种
3种
4种
2006年世界出境旅游的平均支出是:
760美元/人次
772美元/人次
780美元/人次
791美元/人次
2006年5月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亿元,创今年历史第二高,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汽车销售继续支持北京消费品市场的繁荣。5月份,全市机动车类销售量为5.4万辆,同比增长23.9%,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的20.3%。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北京市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比约为:
50.5%
58.5%
66.5%
74.5%
2000年、2005年、2006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体的国际储备(不包括黄金)和黄金储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2000年到2006年印度国际储备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
发达国家
世界总体
发展中国家
中国
经国家统计局核准,2006年某省生产总值64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11753元,比上年增长11.3%。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年第一产业完成产值69.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2005年的12.0:48.7:39.3转变为10.9:51.6:37.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7%、33.8%。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22.78亿元,增长16.3%;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57.33亿元,增长4.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45.96亿元,增长10.5%;住宿餐饮业30.29亿元,增长24.1%;其它行业3.86亿元,下降2.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7.22亿元,增长19.1%(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68亿元,增长6.5倍;石油及制品类12.41亿元,下降7.7%;文化办公用品类0.32亿元,增长1.1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90亿元,增长43.6%;食品、饮料、烟酒类8.51亿元,增长3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2006年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差距进一步扩大
Ⅱ.2006年三大产业产值较2005年增长率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Ⅲ.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06年比2005年高
仅Ⅰ
仅Ⅲ
Ⅰ和Ⅲ
Ⅰ、Ⅱ和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