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3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2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4个百分点;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6.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4.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5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2014年1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0.4%、0.4%、0.3%和0.2%,衣着、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下降0.5%和0.3%。
2014年1月份,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7%。其中,酒类价格下降2.0%,烟草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衣着加工服务费价格上涨5.3%,服装价格上涨2.0%,鞋类价格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9.2%,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1%。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4.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1%,西药价格上涨0.6%,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3.8%,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0.6%,通信工具价格下降5.9%,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旅游价格上涨14.9%,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6%,文娱圈价格上涨2.1%,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6%,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1.7%,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2%。
2014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液体乳及乳制品——粮食——鲜菜——蛋
水产品——粮食——鲜菜——肉禽及其制品
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水产品——鲜果
粮食——水产品——液体乳及乳制品——鲜菜
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2%,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6%,名义增长7.4%,转移性收入78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9%,名义增长14.2%;财产性收入29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3%,名义增长17.7%。
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6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849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长13.9%。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9.8%,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约为:
3446元
3532元
3793元
4025元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1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是:
133769万人
136370万人
134735万人
136103万人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粮食总产量登上了5亿5千万吨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
2011年,各级政府抓粮食生产始终不放松,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长,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全国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21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
2011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045万吨。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去年增产503万吨,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国13个粮食生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3422万吨,比2010年增产2238万吨,增产5.4%,占全国总增产量的90.5%,粮食主产区的稳定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共增产粮食1386万吨,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其中黑龙江增产558万吨,增长11.1%,吉林增产329万吨,增长11.6%,辽宁增产270万吨,增长15.3%,内蒙古增产229万吨,增长10.6%。
粮食产量超5千万吨的黑龙江、河南两省,2011年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5571万吨和5543万吨,双双登上5500万吨新台阶。
主要受气候影响,贵州和重庆全年粮食总产量减产,贵州减产235万吨,下降21.2%,重庆减产29万吨,下降2.5%,三季粮食中,夏粮产量减产的有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早稻产量减产的有安徽、湖北、广西三省(区);秋粮产量贵州减产279万吨,下降29.3%,重庆减产30万吨,下降3%,上海略有减产。
2011年我国秋粮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
8%
72%
27%
22%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粮食总产量登上了5亿5千万吨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
2011年,各级政府抓粮食生产始终不放松,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长,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全国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21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
2011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045万吨。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去年增产503万吨,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国13个粮食生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3422万吨,比2010年增产2238万吨,增产5.4%,占全国总增产量的90.5%,粮食主产区的稳定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共增产粮食1386万吨,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其中黑龙江增产558万吨,增长11.1%,吉林增产329万吨,增长11.6%,辽宁增产270万吨,增长15.3%,内蒙古增产229万吨,增长10.6%。
粮食产量超5千万吨的黑龙江、河南两省,2011年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5571万吨和5543万吨,双双登上5500万吨新台阶。
主要受气候影响,贵州和重庆全年粮食总产量减产,贵州减产235万吨,下降21.2%,重庆减产29万吨,下降2.5%,三季粮食中,夏粮产量减产的有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早稻产量减产的有安徽、湖北、广西三省(区);秋粮产量贵州减产279万吨,下降29.3%,重庆减产30万吨,下降3%,上海略有减产。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2010年增产:
2570万吨
1640万吨
2000万吨
2460万吨
2011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万人。
201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有55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全国共帮助5.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组织2.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163万人和521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56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0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725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7.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2011年年末企业退休人员总数为:
6113万人
5212万人
4725万人
6658万人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留学群体低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当年留学总人数的19.8%,据2011年美国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赴美留学人数约占当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的45%,2011年赴美留学人数为15.76万人,且仍然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
2011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较1978年翻了:
接近3番
接近4番
接近5番
接近6番
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0160个,比上年末增加229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50个,占34.9%;博物馆4918个,占48.4%。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0%,中级职称占12.7%。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960.61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3%。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754.25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51.40万件。
2011-2018年全国文物机构数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2011上海A038】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________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________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地制宜 优化 屏障
持之以恒 修正 措施
不遗余力 重组 壁垒
循序渐进 改善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