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沿电车线路匀速行走,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来。假设两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是相同的,求这个发车间隔: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对城市建设焕然一新的追求,不仅会使城市记忆受到损坏甚至毁灭,也是对城市中人的生活感情的_______。城市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风格和人文环境,被当作了“过时”的东西予以_______或抛弃,城市记忆也因此没有了依托对象,公众的情感认同无法被唤起,在心灵上就会出现_______的不安状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轻视 改造 居无定所
淡忘 分解 无依无靠
漠然 整饬 孤苦伶仃
亵渎 批判 举目无亲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除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还有:
助人为乐
爱岗敬业
敬业奉献
尊老爱幼
千年以降,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也由此,越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刷下,我们越是要有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寄托情感和文化符号的固有仪式或可以简化,浓郁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以进化,但端午节的肃穆价值不能抹掉,你我心中的敬畏不能消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更不能抛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应重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
应警惕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应深入发掘端午节厚重的文化内涵
应增强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性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对中国的国际行为的重大影响始终存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相对以权力意志为动力、以宰割驾驭为目标的“冲突文化”它更具积极的价值。
这段文字所要强调的观点是:
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中华传统文化相对“冲突文化”更具积极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世界有现实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几千年来,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历史上,传统戏曲可谓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什么现在不能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特长,使其在更多人的播放列表里流行起来?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戏曲文化传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保护发展戏曲文化应兼容并包、勇于创新
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
过度保护反而易使戏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
为进一步加快本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北京市制定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其主要目标包括: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科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更加突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8~2020年,我国中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累计营业收入约比西部地区高多少万亿元?
1.0
1.5
2.0
2.5
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我国《民法典》切合司法实践诉求
我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民法典》体现新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我国《民法典》符合时代法治建设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