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标志其发生的事件是:
清帝退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其中农村新增196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微博用户同比增加5873万人,网民中微博用户的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达到54.8%。在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全年网络购物用户增加4807万,用户绝对增长量超出上年1463万。网上支付使用率提升至39.2%,全年用户增长5389万。网上银行使用率提升至39.2%,比上年底提升6.9个百分点。70.6%的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相比上年底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与上年底相比略有降低,为45.9%。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增加了:
1463万人
3344万人
4807万人
5389万人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粮食总产量登上了5亿5千万吨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
2011年,各级政府抓粮食生产始终不放松,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长,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全国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21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
2011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045万吨。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去年增产503万吨,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国13个粮食生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3422万吨,比2010年增产2238万吨,增产5.4%,占全国总增产量的90.5%,粮食主产区的稳定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共增产粮食1386万吨,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其中黑龙江增产558万吨,增长11.1%,吉林增产329万吨,增长11.6%,辽宁增产270万吨,增长15.3%,内蒙古增产229万吨,增长10.6%。
粮食产量超5千万吨的黑龙江、河南两省,2011年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5571万吨和5543万吨,双双登上5500万吨新台阶。
主要受气候影响,贵州和重庆全年粮食总产量减产,贵州减产235万吨,下降21.2%,重庆减产29万吨,下降2.5%,三季粮食中,夏粮产量减产的有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早稻产量减产的有安徽、湖北、广西三省(区);秋粮产量贵州减产279万吨,下降29.3%,重庆减产30万吨,下降3%,上海略有减产。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2010年增产:
2570万吨
1640万吨
2000万吨
2460万吨
2011年9月初,100欧元兑换人民币917.33元,2011年10月初,100欧元兑换人民币853.45元。这表明:
欧元购买力提高
我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竞争力上升
外币的汇率跌落
欧洲公民到我国旅游所需费用减少
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4.7%,粗钢增长3.1%,钢材增长7.7%,水泥增长7.4%,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3%,焦炭增长5.2%,硫酸(折100%)增长4.8%,烧碱(折100%)增长3.8%,化学纤维增长11.8%,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1.7%,集成电路增长9.3%,汽车增长6.3%,(其中轿车增长8.3%);乙烯下降2.5%,平板玻璃下降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0.9%。
设某公司2011年、2012年产品产量相同,其产品产销率均与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同,则该公司2012年与2011年的产品销售量之比是:
S市统计局在该市范围内,抽取3000名18~70周岁且在2013年有过网购经历的居民,以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2013年人均网购次数为19.4次。从分组情况看,有三类人群使用网购相对频繁:一是年轻群体。35岁以下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25.5次;二是较高学历的群体,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分别是27.3次和21.8次;三是中高收入群体,个人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和5000~10000元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分别是31.0次和26.0次。此外,女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21.1次,比男性受访者高出3.8次。2013年该市网购10类主要商品和服务的受访者占比情况如下图。
受访者中,在2013年网购了缴费充值服务的人数为网购图书音像人数的:
1.6倍
2.1倍
2.5倍
3.0倍
某学院有新生两百多人,将学生从1开始依次编号,选取编号为3的倍数的学生,正好构成新生运动会开幕式方队,选取编号为m(3<m<10,且m为整数)的倍数的学生,恰好构成闭幕式方队,问该学院新生人数有多少人?
242
243
245
246
A市统计局在该市范围内做了一项调查,抽取了5000名18到70周岁且在2015年有过网购经历的居民,结果显示:受访者2015年人均网购次数为19.4次。从分组情况看,有三类人群使用网购相对频繁;一是年轻群体,35岁以下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25.5次;二是较高学历群体,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分别是27.3次和21.8次;三是中高收入群体,个人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和5000到10000元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分别是31.0次和26.0次。此外,女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21.1次,比男性受访者高出3.8次。2015年该市网购9类主要商品和服务的受访者占比情况如下图。
受访者中,在2015年网购化妆品的人数约为网购旅游服务人数的:
1.0倍
1.5倍
2.3倍
2.5倍
2010年男性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总入境游人数的比重约为:
82.6%
33.8%
66.2%
51.4%
某考生正在填报志愿,有法律、管理、经济、金融、审计和会计6个专业是考虑填报的专业,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有如下的考虑:
如果填报法律专业,那么就不填报管理专业,但要填报会计专业;
只有不填报审计专业时,才填报金融或经济专业;
如果不填报经济专业,那么也不填报会计专业;
法律专业一直是自己想读的专业,一定要填。
由此可以推出该考生:
填报了金融和经济专业
管理专业和经济专业都没填报
填报了法律专业,还填报了金融专业
填报了会计专业,但没填报审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