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组成,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下列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是:
深圳
珠海
汕头
肇庆
近五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增加值增长速度逐年上升
增加值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增加值逐年减少
增加值逐年增加
如下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12,AD的长度是CD的2倍,四边形EBCD与△AED的面积之比为3:2,问AE的长度是多少:
6.9
7.1
7.2
7.4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021浙江A077/浙江B092/浙江C072】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全国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不变
不断增长
不断降低
无法判断
2011年全国共举办展览6830场,比2010年增加9.2%;展出面积为812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8.5%;50人以上专业会议64.2万场,比2010年增加17.4%;万人以上节庆活动6.5万场,比2010年增长3%;出国境展览面积6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3.8%,实施项目1375个,参展企业4万家;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980万人次;直接产值3016亿元,比2010年增长17.7%,占全国GDP的0.64%,占全国第三产业的13%。
根据统计分析,2011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增长幅度较大,三个城市共举办展览1380场,比2010年增长33.8%,占全国的20%;展览面积为2523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3.4%,占全国展览面积的31%,在世界商展百强排行榜中,中国占14席,其中北京4席,上海4席,广州3席,香港2席,深圳1席。
从展会的类型分析,经贸类的占70%,消费类的占25%,文化展示类的占5%。从组展商分析,国有、集体、股份、联营等占30%,民营及其他内资企业占25%,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占5%,行业商(协)会占25%,政府或事业单位占15%。
2011年Z省共举办展会696场(列全国第一),展览面积为734万平方米,50人以上企业会议2.85万场,万人以上节庆活动452场,出国境参展面积25.9万平方米,出省参展面积34.5万平方米,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22万人次,会展业的直接收入327亿元,占全省GDP的1%,占全省第三产业的23%。
2011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举办的展览场次占全国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约:
增加了4个百分点
减少了4个百分点
增加了8个百分点
减少了8个百分点
Q省2018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509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货物周转量4143.3亿吨公里,增长0.8%。其中,铁路周转量729.6亿吨公里,下降10.0%;公路周转量2731.8亿吨公里,增长5.9%。旅客周转量1768.2亿人公里,增长12.8%。其中,铁路周转量865.6亿人公里,增长28.0%;公路周转量767.3亿人公里,下降1.2%;民航周转量132.3亿人公里,增长18.0%。
2018年,Q省公路客运量占客运总量的比重约为:
91.5%
90.9%
89.5%
85.9%
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2017年,J省海洋生产总值为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9.2%,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2017年,全省沿海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4亿吨,同比增长8.3%;集装箱吞吐量1698.8万标箱,同比增长5.5%。
2017年,J省造船完工量为1412.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4%;新承订单量为139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8.5%;手持订单量为3662.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4%,分别占全国份额的33.1%、41.3%和42.0%。
2017年,J省沿海三市接待国内游客105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6%;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7.65万人次,同比增长8.1%。
2017年,J省实现海水养殖产量93.1万吨,同比增长3%;海洋捕捞产量53万吨,同比下降3.4%;远洋渔业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43.3%。
2017年,J省海工装备产值同比增长6.9%。全省沿海地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9.7万千瓦,同比增长16.6%;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62.5万千瓦,同比增长46.3%。2017年,全省完成海水淡化产量1.31万吨,同比增长7.4%。
2017年J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比上年:
上升了约0.2个百分点
上升了约2个百分点
下降了约0.2个百分点
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
S省统计局日前发布《2014年S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果业增加值达320亿元,比上年增加3.5%,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30.2%,比上年提高0.1%。
资料显示,2014年S省种植业增加值为:
1039.6亿元
1059.6亿元
1027.6亿元
1047.6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基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0年有15个省份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高于2010年,2011年达766.5亿元。
报告分析显示,我国养老金地区差异较大。到2011年,我国有辽宁、黑龙江、天津、上海等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临亏损的同时,18个省份养老金收入则远远大于支出。其中,广东结余最多,达到519亿元;浙江、江苏、北京等省份结余也在二三百亿元。
养老金总缺口达到766.5亿元。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缺口均超过100亿元;天津、新疆兵团和吉林缺口在5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广西、上海、海南以及重庆的缺口在10亿元到50亿元之间;河北的缺口最少为1.62亿元。从区域来看,东北三省负结余395.5亿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负结余)123.9亿元;西北地区(陕西、新疆兵团)负结余100.98亿元。
从10年来的数据看,2002年,全国29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省份走出了这一困境,到2011年则为14个,数量上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负结余规模不断扩大,亏损额由2002年的407.6亿元达到2011年的766.5亿元。而且在向少数省份集中,尤其是黑龙江、辽宁等老工业地区。
对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亏损省份显示,上海、黑龙江、广西的排名变化比较明显。其中,上海结余由2010年的139.5亿元减少到2011年的25亿元,排名从第2位下移到10位之外。主要原因是,上海市2011年将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郊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当年养老基金大幅增收。
从区域来看,2011年出现养老金负结余最多的是:
西北地区
中南四省
东北三省
东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