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5月3日公布了本市快速汇总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2301.91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十年来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人,增长37.53%;年平均增长率为3.24%。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50%,女性人口占48.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汉族人口占98.8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0.5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1.2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58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近多少个百分点:
88
27.3
24
18.3
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约5.38%。从地区分布上看,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从性别构成上看,2020年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从年龄构成上看,2020年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从城乡分布上看,202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从民族构成上看,2020年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
2010年,东部地区人口是东北地区人口的:
约4.6倍
约5.7倍
约6.5倍
约7.3倍
以下哪一年的人口增长量高于上年水平: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中国去年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统计公报分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邮电和旅游、金融、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以及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等十二部分,展示了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增速减慢4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515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1005万人。
中国政府2009年推出四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公报显示,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中西部投资增长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
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比上年增长了:
2.53%
1.97%
1.26%
0.64%
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中国去年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统计公报分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邮电和旅游、金融、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以及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等十二部分,展示了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增速减慢4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515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1005万人。
中国政府2009年推出四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公报显示,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中西部投资增长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
2007年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是:
15288亿元
15376亿元
15288亿美元
15376亿美元
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除非洲外,所有地区的老年人口都将接近或超过25%。全球老龄化趋势已难逆转。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关系,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如日本、芬兰、瑞典等,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在3.5万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与人类发展指数也呈现一定相关性,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或地区通常聚集在人类发展指数较高的区间。相对而言,集中于人类发展指数较低区间的国家大多没有步入老龄化社会或老龄化局势尚不严峻。
下面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日本、芬兰、瑞典等国都是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向关系
非洲没有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全球老龄化呈现出难以逆转的趋势
2013年末,吉林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0914个,比2008年(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6487个,增长5.2%;产业活动单位157542个,增加5490个;个体经营户972280个,减少12861个,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719319个,增加50818个。
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7.3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5.9万人,增长3.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81万人,比2008年末减少34.2万人,下降15.9%。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55.8万人;建筑业53.8万人,占11.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3.8万人,占11.0%。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4万人,占37.2%;批发和零售业63.0万人,占34.8%;住宿和餐饮业22.6万人,占13.0%。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65441.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27113.9亿元。
2013年末与2008年比较,吉林省产业活动单位大约增加:
1.04%
7.6%
3.6%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00年增长4.4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2012年增长78.9%,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比2012年增长64.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比2012年增长99.9%。
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比2000年下降14.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分别比2000年下降11.0和18.3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6台、洗衣机96.0台、电冰箱100.9台、空调115.6台、汽车35.3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62.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97.2%。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86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2.9个百分点。
2019年城镇居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52.7%
53.8%
54.1%
55.9%
2012-2016年,全国乡村人口年均减少约( )万人。
1050
1312
1445
1501
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比上年增长5.9%。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16566万人,占65.5%,比上年降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4467万人,占1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4245万人,占16.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注:外出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事非农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本地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2011年30岁以下青年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34.0%
59.8%
84.1%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