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01年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7.5%,那么2000年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
8176元
8849元
8195元
8231元
2008年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我国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
9646元
8259元
8035元
7674元
张研究员要在甲、乙、丙、丁、戊、己、庚7个村中选取4个进行乡村文明建设调研。因为地点、时间、经费等原因,选择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1)如果不选择甲,就要选乙;
(2)如果选丙,则不能选乙;
(3)如果选丁,则不能选庚;
(4)如果选戊,则要选丁;
(5)己和庚有且只有一个入选。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可能是张研究员选择的4个村?
甲、丙、丁、戊
甲、乙、丁、己
丙、丁、戊、己
乙、丙、戊、庚
2004~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04
2007
2011
2012
小陈2010年7月份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某外资企业的上海办事处工作。2016年3月份,该外资企业因业务调整撤掉了上海办事处,并与小陈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该外资企业应向小陈支付()作为经济补偿。
6个月工资
5个月工资
5个半月工资
7个月工资
2019年某省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484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增长9.7%;专业技术人员增长20.7%;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增长5.7%;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增长8.5%;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增长9.7%。
如2019年该省规模以上企业各行业各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速均与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同职业人员总体水平相同,则2018年规模以上教育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比该行业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低4000元以上
低不到4000元
高不到4000元
高4000元以上
将上海市的①中外合作企业、②中外合资企业和③外商独资企业按2018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量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③>①>②
②>①>③
①>②>③
③>②>①
2007年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
1.82倍
1.89倍
2.04倍
2.09倍
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11.6%。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46亿人、旅客周转量74.53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8%和3.1%。
2011年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公路货运量282.01亿吨、货物周转量51374.74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8.4%。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2.60亿吨、货物周转量75423.84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2.4%和10.2%。
注:旅客周转量=旅客人数×平均运送距离;货物周转量=运送货物的重量×平均运送距离。
2006-2011年全国公路、水路货运量之和超过200亿吨的年份有几个:
3
4
5
6
2003年至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7.6%转化为负4.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和2.0个百分点。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2%、23.5%和10.7%,分别比2002年提高5.5、3.2和2.4个百分点。
从2002年到2011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增长3.5个百分点
增长11.7%
下降3.5个百分点
下降了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