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比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457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男性67309万人,女性63319万人;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另外,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的男女比例为( )。
0.52:1
0.48:1
0.94:1
1.06:1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 ;所占比重达到43.5% ,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 ,年均增长1.2% ;所占比重为56.5% ,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 ,所占比重达到了34% ,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 ;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人 ,比重为8.4% ;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人,比重1.7% 。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多少倍:
1.3
4.1
8.7
无法计算
根据上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地表水资源量越大的省(市),水资源总量越大
Ⅱ.水资源总量越大的省(市),人均资源量越大
Ⅲ.人口越多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越小
Ⅰ、Ⅱ、Ⅲ均不正确
仅有Ⅰ正确
仅有Ⅱ、Ⅲ正确
仅有Ⅲ正确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2012年全国出生的女婴数是:
884万
838万
797万
751万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关中平原城市群包括( )三省的3800万人口一体协同发展。
陕西、山西、甘肃
陕西、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
陕西、宁夏、青海
从表上可以得出,从2000年到2004年就业人口最多的单位是:
国有单位
集体单位
私营企业
个体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亚洲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上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一带”,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东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的倡议,之后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路一带”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继承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路一带”秉承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与此同时,“一路一带”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未来“一路一带”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很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而今天“一路一带”交流合作的范畴要大得多,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路一带”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这一合作的重点是:
政策沟通
道路联通
贸易畅通
民心相通
2012年1~2月我国柴油产量累计是:
2835万吨
2845万吨
2855万吨
2865万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末的5.4亿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近14亿人。其中,从1949年末到1970年末,我国人口由5.4亿人增加到8.3亿人;1971年末至1980年末,全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
1953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3.10亿人,1964年末为3.53亿人,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在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2018年末为8.97亿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1982年末全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7.2%,1990年末占9.4%,2000年末占14.7%,2010年末达到22.9%,2018年末提高到29.3%。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2010年末为8.9%,2018年末达到13.0%。
2000年末全国人口为:
11.6亿人
12.1亿人
12.6亿人
13.1亿人
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其中基地研究经费498亿元。全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05.1万件,其中境内申请188.6万件,占91.9%。受理境内外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其中境内申请52.3万件,占80.1%。全年授予专利权125.5万件,其中境内授权114.4万件,占91.1%。授予发明专利权21.7万件,其中境内授权13.7万件,占63.2%。截至年底,有效专利350.9万件,其中境内有效专利289.9万件,占82.6%;有效发明专利87.5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43.5万件,占49.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8.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43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9次,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区域组网并正式运行服务,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海试成功突破7000米。
2012年全年成功发射卫星:
10次
13次
16次
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