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监测的我国338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21.6%,未达标的城市占78.4%。
在监测的321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4.0%,较好的占68.5%,一般的占26.2%,较差的占0.9%,差的占0.3%。
2015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3784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92.5%,提高0.7个百分点。城市集中供热面积64.2亿平方米,增长5.1%。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89万公顷,增长3.7%;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6平方米,增加0.08平方米。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
①2014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2.6%
②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比2014年提高0.8个百分点
③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90%
①
①②
②③
③
2015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其中技术等级公路里程404.6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比上一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各行政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国道18.53万公里、省道32.97万公里、县道55.43万公里、乡道111.32万公里、专用公路8.17万公里,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61万公里、0.69万公里、0.23万公里、0.81万公里和0.14万公里。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2.3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96万公里,增加0.65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54.84万公里,增加5.28万公里。
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比2014年增长:
不到3%
3%~5%之间
5%~8%之间
超过8%
2014年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步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逆势上行,渐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新引擎”。
以发展速度论,新业态快速进入百姓生活,新型服务业攻城略地,势如破竹。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8.1%快2.1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赢得最佳绩,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0%快37.7个百分点,并拉动快递业务量较上年增长61.6%之后再创51.9%的高增速。工业高技术产业超越传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4.0个百分点。科技含量高、新兴产业比重大的制造业不少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新能源产业沐浴政策春风茁壮成长,涨势惊人:核电增长36.1%,并网风电增长25.6%,增速分别提升19.9个和1.1个百分点。并网太阳能发电在上年增长3.4倍的基础上,继续保持67.0%的高增长。
以影响和贡献论,新产业、新业态助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据对持续走强的服务业测算,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3%,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5.89%跃升至7.37%,一举突破十二五以来在5%左右徘徊的格局。考量新产业、新业态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经济大省可见一斑:广东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2.6%,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4%;江苏仅快递业务收入就增长40.6%,拉动邮政业务收入增长24.9%,贡献率高达87.5%。
2014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约是2012年的:
1.8倍
2.1倍
2.5倍
3.3倍
若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不低于2013年,则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低于:
10.4万亿元
8.5万亿元
9.6万亿元
7.7万亿元
银行无人化,用智能设备替代繁琐的人工操作,当然是未来的趋势。减少人力开支,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更大的价值,可能是银行积极推广无人技术的最大动力。但是,银行不能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服务水平,忽略部分群体的实际需要,也不能在无人化的未来,推卸保护客户资产安全的责任。在技术应用中,找到用户普遍的“痛点”,才能更好地玩转无人银行。毕竟,智能技术的应用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提高银行业的服务水平,让每个用户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银行无人化符合新时代技术发展的趋势
银行采用智能技术不能牺牲服务与安全
无人银行的发展应基于用户的实际需要
更好的服务质量才应是银行的追求目标
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0万张,其中:医院612.0万张(占7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2.9万张(占19.3%)。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53.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3.1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8.7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6年5.37张增加到2017年5.72张。
虽然2014-2016年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2016年床位数仍然比2014年增加了:
12.26%
10.87%
13.21%
9.69%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桥梁断裂
管道破裂
山体滑坡
通讯中断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总量比重比2005年下降:
3.9个百分点
4.5个百分点
5.3个百分点
6.2个百分点
2009-2014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移动电话用户数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13年
固定电话用户数与上年相比减少量最大的年份是2010年
移动电话用户数逐年增加
固定电话用户数逐年减少
人们通常认为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海啸。这种看法是基于主观类比,不一定能揭示客观联系。一只猫在海啸前24小时行为异常,给它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猫行为异常。
为了评论上述论证,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不重要:
被认为是海啸前兆的动物异常行为,在平时是否也出现过?
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海啸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海啸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在整个动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在海啸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中,这种异常行为未被注意的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