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投资6万元买了甲、乙两个股票,一段时间后股票上涨,甲股票涨了45%,乙股票涨了40%,小张看行情好就想再等等。没想到后来股票下跌,甲股票跌了20%,乙股票跌了10%,小张马上卖出所有股票,最终获利11000(不计交易费用)。那么在这两个股票中,小张投入较多的股票投资了多少元:
40000
42000
44000
46000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四个基于”,下列不属于“四个基于”内容的是:
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基于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深刻思考
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平行四边形ABCD如下图所示,E为AB上的一点,F、G分别为AC与DE、DB的交点。若AB=3AE,则四边形BEFG与ABCD的面积之比是:
2∶7
3∶13
4∶19
5∶24
今日,有报道说,有些颜色极为亮丽的服装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纸质餐具仍存在有荧光增白剂,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外包装仍然含有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是一种具有亮白增艳作用的色彩调理剂。其作用原理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色或紫色可见光,蓝色的光释放出来后,与物品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使物品发出的白光增强,人们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物品明显变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在纺织服装行业,纤维自身的白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麻等。由于环境与生长周期的差异,会轻微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从而造成蓝色不足,使白色的纤维看起来稍带黄色,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在洗涤剂中或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加入荧光增白剂,从而起到使衣服颜色更亮丽的目的。
那么,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到底有什么隐患呢?医学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中积累,构成潜在的真核生物酵母的致癌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
值得欣慰的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目前正就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相关标准的申请与制定,并提出建立生态环保体系标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
根据文意,对第一段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荧光增白剂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有必要了解它的作用
用具体事例说明荧光增白剂在生活中的危害,引起人们警醒
为解除人们对荧光增白剂的疑惑,有必要用文章说明
由于官方不公布所有公考真题,现有真题均通过非官方渠道收集。题目缺失在所难免,望谅解。
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不过,新部门尚未正式“揭开________”,朋友圈里的一张图片倒是为这个部门________了一把。看着照片里的“文化和旅游部”,很多网友________:“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网友的感叹很有道理,诗属于文化范畴,而旅游总是关于远方的。其实,这并不仅仅是文字游戏,也寄托了人们对这个新成立部门的希望、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旅游和文化越来越接近了,或者说它已经成为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诗和远方在一起,美好的灵魂和美好的地方在一起,这就注定了这个部门的职责和人们正在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息息相关。
“诗和远方在一起”的蕴涵是惬意的,但是文化和旅游部处处关系着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注定不会是清闲的。中国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庞大的体量,而且未来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而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不少棘手的问题。比如,很多人怀着一腔诗意去了远方,却被远方旅游景区的宰客以及种种糟糕的体验败尽兴致。这就是“怀着诗意去远方,远方却让你没诗意”。
······
此前,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各司其职,如今在一块“新的牌子”下聚合,意味着一种重新出发。“诗和远方”是人们的美好祝愿、美好期待,而要实现“诗意”地抵达,却需要风雨兼程。
填入第一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盖头 预热 打趣
帷幕 预演 戏言
谜底 彩排 揶揄
面纱 热身 调侃
跟电视一样,收视率对中国的电视和广告行业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应用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因此不仅国内开展此类业务的经验还有待摸索和积累,而且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机构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在当前收视率已经被看作电视、广告行业的通行货币的情况下,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美国、英国等开展该项业务较早的国家的经验,要真正实现收视率调查的公正、可信,不仅需要收视率调查机构本身的科学方法和诚信态度,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通过一组报道,让更多公众知道了收视率这个行业术语,了解了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在获得了准确可信的收视率后,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收视率。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任何对其本身的攻击都只是______________,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
实际上,与收视率一样,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图书销售量、剧院上座率等等一系列数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俨然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却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量化评估的。一味地追求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效应,不仅不能反映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还难免使产业发展走向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视率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要警惕“唯收视率是瞻”,更要警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唯数字是瞻”。
第1段意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即:
保证收视率公正可信的前提是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
现在我国亟需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目前在收视率调查方面我国仍需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只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才能保证收视率的真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在当今知识社会,学科门类越来越细化,各种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各种学说流派、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社会知识总量的快速膨胀,带来了学科间的认知障碍,很难再出现通晓各门学问的宗师大家了。但学者以学问立身,并不主要看其涉猎学科领域、通晓概念术语的多少,而是看其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系统,立言立行是否具有一以贯之的标准。
学者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传承者和文明守望者,未必一定要绝顶聪明,重要的是有着对真实知识的执着心,有着推己及人的学识修养,有着稳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因而可以超然物外,成为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真伪善恶的一把直尺。而这恰恰是精于利益算计、价值标准游移不定的“聪明人”做不来的。
是否保持价值标准的一致性,不仅是学理的要求,也是学品的要求。学者“外察诸物,反求诸己”,没有内心的澄明,反思自我的悟性不够,将会影响到对外部世界的审视能力,学业修为是很难登堂入室的,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即便学富五车,如果没有稳定的价值立场,所掌握的知识只能是浮萍飞絮,这样的人很容易趋炎附势,物化为权力和金钱的附庸。
学品如人品,评判学品高低,辨别人品优劣,是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要从知与行是否具有一致性上,判断其价值系统的稳定性。知行能够统一,知识的修为和道德的完善就能够相得益彰;知行如果相悖,言行表里不一,秉持多重价值标准,势必造成道德取向的分裂。所以,有没有道德品行的自觉自律,对知识的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当学业失去了道德内化的意义,成为单纯牟利的知识工具时,离自欺欺人也就不远了。辨别学者的理论观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其能否保持价值标准的一致性,能够言行一致的就是真学,不能言行一致的就是伪学。
填入第3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德之不修,虽学有道,其行不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我们想把思想作成条理系统,也很不容易。写的时候,有时觉得千头万绪,纷如乱麻,不知怎样才能理出一个纲领来;有时思潮汹涌,争先恐后地要一齐倾泻纸上,不知先写哪一句为是;有时思想主旨,有似断了络索的井底银瓶,再也钓它不起;有时找不到中心点,像人入太空,失去了重量,轻飘飘地没法落脚。苦思良久,好容易思想上了轨道了,又好容易能顺利写下去了,又好容易一篇文章脱稿了。自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意又过于晦涩,应涂去另找显豁些的。那一句又重复了,爽性给删了去。这一段文字应该放在后面或中间,才不致显得脚轻头重,那么来移置一下吧。那一段文字好像是孤立的,与全篇不能连贯,还要加上几句,或点窜一下,文章的脉络才得贯通,删改了又删改,琢磨了又琢磨,虽不能臻于“毫发无遗憾”之境,大体上总算可以见人了,这才誊清以为定本。
(二)写过以后,自觉平日游积脑中的思想,借笔墨的疏导,竟变成了一股活泼的泉源,未成形的思想,居然取得五官百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婴儿。其轻松愉快,必有不可胜言者。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描述的是写作中的()的过程。
确立主题
谋篇布局
语言表达
确定详略
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故宫微博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古建筑群、院藏文物和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特色的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给出的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公众”。再珍稀的文物,也是为人而保存;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为人而研究。“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千千万万的今人与后人。
正是抱持着这样的目的,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到人见人爱的“故宫猫保安”,再到各种令人________ 的《上新了•故宫》,紧扣年轻人的笑点、兴趣点,故宫告别了________的形象,在撩拨时代心弦的过程中一点点走近年轻人,血脉筋骨也为之舒活。
年龄的“跨界”填平文化的代沟,更多的跨界催生无数意外的惊喜。正在打造中的“数字故宫”,不仅注重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更把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当作追求,塑造博物馆的新形态。一旦这些“完美碰撞”擦出火花,故宫就“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我们欣然看到,这种“故宫模式”近年来已经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国内文博机构,甚至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了报考故宫博物院以及大专院校文博专业的热潮……
2020年是故宫600岁生日,“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故宫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对于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对第4段中的“故宫模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1>2”
数字故宫
文化卖萌
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