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的学生经常抗议核武器,现在的学生很少抗议核武器,可见学生一定是没有过去那么关心政治了。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核武器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小
对核武器的抗议能够准确衡量一个群体关心政治的程度
现在的学生不像20世纪后期的学生那么关心政治
对核武器的抗议能够有效防止核武器带来的威胁
在所有电脑标志中,“@”是唯一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收藏的标志。它也是网络世界最常用的符号。每个电子邮件都要用到它,在微博里通知他人,也要用到它。“@”在数字世界的使用最早是在1971年。美国技术研究公司BBN的一位程序员雷蒙德·汤姆林森当时正负责开发一个程序让计算机用户能够连接到阿帕网。他决定在电脑网络的地址中间插入这个符号,来区分“用户”和“终端”,这个做法后来被广泛采用,成了今天电子邮件地址的标准写法。因此,雷蒙德·汤姆林森也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被作为电脑符号的由来
“@”在网络中是最常用的符号
“@”入选现代艺术标志的原因
将“@”作为电脑符号的第一人
美国《科学》杂志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其结论主要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以及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运作的全球温度记录进行的修改记录(纠正已知的海洋表面温度记录的偏差,吸纳新的延伸到北极陆基监测站的数据,同时包括从2013年到2014年的监测结果)。该报告与修正记录的数据模型基本未考虑导致温度上升的抑制因素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包括较弱的太阳辐射、火山气溶胶对阳光以及海洋环流的阻碍等。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截至2014年,全球气温平均每10年只增加0.116℃
火山气溶胶对海洋环流的阻碍会显著抑制气温的持续升高
过去的20年,大量的浮标数据显示海洋变暖的速度明显降低
全球气温上升趋于停滞,实际温度比气候模型预测的同期温度低
离婚成了21世纪的世纪流行病。我料定未来的日子里公众还会看到更多的名人俗子离婚,这不是乌鸦嘴,是大势所趋。想想身边的人,看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就知道趋势已不可避免。原因是信息革命会改变传统。工业革命后婚姻状况与农业社会的传统不同,导致新式家庭出现,旧式家庭崩盘。今天,这一代赶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山雨欲来。
“山雨欲来”在文中的意思是:
当今社会将会迎来更高的离婚率
离婚率高于结婚率将成为新常态
传统家庭模式即将走向彻底消亡
婚姻制度的颠覆性变革即将到来
21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________________。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
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它公共卫生威胁
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
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文创产品不再________于杯子、笔记本、帆布袋等传统样式。出版业、博物馆、非遗技艺都在跨界融合中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拥抱新领域,________让市场认可且具经济价值的创新产品。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拘泥 研发
倾向 立志
挑战 争取
束缚 渴望
动画产业是一个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创意产业,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______的文化产业之一。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动画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严重脱节,只见投入未见收益,没能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为此,西部动画产业模式要做相应的______,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精彩的原创故事内容才是_______观众的本质所在。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市场 推进 创造
潜力 改变 留住
前景 整改 保障
潜能 调整 吸引
一位长寿老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一年他发现自己的年龄的平方刚好等于当年的年份。问这位老人出生于哪一年:
1892年
1894年
1896年
1898年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充满希望”的一代
“80后”的由来
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近日通过分析采集来的三维地震数据,揭示了太平洋底南海海槽下的地壳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为什么地震在海底有些地方会引发大规模海啸,而在其他地方却不会。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采集了三维地震数据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通过分析地震数据,揭示了太平洋底南海海槽下的地壳结构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太平洋南海海槽下的地壳结构,使得科学家更清楚大规模海啸的规律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太平洋南海海槽下的地壳结构,有助于科学家推测什么地方会引发大规模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