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激光的发射能力强,能量高度集中,比普通光源亮度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若将中等强度的激光束汇聚,可以在焦点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另外,激光的单色性很好。我们知道,光的不同颜色是由光的不同波长决定的,而激光的波长基本一致,谱线宽度很窄,颜色很纯。由于这个特性,激光在通信技术中应用很广。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激光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激光波长基本一致且单色性好
激光技术有广阔的科技应用前景
激光技术有可能颠覆传统光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有一句口号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现在提倡“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具体在解决交通堵塞这个问题上,如果大家都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少发一点牢骚,在行车时多观察一下周围再采取适当的行动,交通堵塞的现象肯定会大大缓和,也就是驾驶员如果能自觉一点,不需要现在那么多的交警也能够有很好的交通秩序。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大家的自觉性
“只说空话,不干实事”会加剧交通堵塞
解决交通堵塞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
增加交警的数量无助于缓解交通堵塞
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小鼠认知能力的实验。在实验中,一组小鼠被放在摆满各种玩具、转轮和隧道的笼子里,另一组小鼠则在空无一物的笼子里长大。实验结果显示,前一组小鼠大脑的体积更大,认知能力也显著高于后一组。研究人员因此作出推论:充分的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研究人员的推论:
实验中,前一组小鼠的食物营养更丰富
实验后,后一组小鼠的运动能力更强
后来,两组小鼠的平均寿命差不多
实验前,两组小鼠的个体差异不大
考古人员在海南省某采石场,首次发现了巨猿、熊猫、猩猩、犀牛、獏、象、硕豪猪等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化石经测定为距今40万至60万年前。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表明,熊猫、巨猿和猩猩40万年前曾在海南岛生活过。研究人员据此推测,因为巨猿、熊猫、猩猩的发源地都在大陆,所以这个发现证明在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是相连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人员的推测:
在海南岛上,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发源地在大陆的鸟类化石
在海南岛发现的巨猿、熊猫、猩猩等哺乳动物的基因与大陆中的上述动物有区别
犀牛、象这两类哺乳动物的发源地并不在大陆
海南岛是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作用下,大约500万年前形成的基本框架
小周、小吴、小郑和小王四人的职业是:舞蹈演员、护士、教师和服装设计师。还知道:
小周比护士的工资高,
小郑比小吴的工资低,
舞蹈演员比服装设计师的工资低,
教师比护士的工资低,
服装设计师不是小郑就是小王。
根据以上陈述,可知下述哪项为真:
四个人的职业都能确定
四个人中只有三个人的职业能确定
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的职业能确定
四个人的职业都不能确定
某公司推出的新产品预计每天销售5万件,每件定价为40元,利润为产品定价的30%。公司为了打开市场推出九折促销活动,并且以每天10万元的费用为产品和促销活动做广告宣传。问销量至少要达到预计销量的多少倍以上,每天的盈利才能超过促销活动之前:
1.75
2.25
2.75
3.25
甲从A地到B地需要30分钟,乙从B地到A地需要45分钟,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中间甲休息了20分钟,乙也休息了一段时间,最后两人在出发40分钟后相遇。问乙休息了多长时间:
25
20
15
10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记》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充斥 符合 金玉良言
风靡 印证 字字珠玑
风行 满足 老少咸宜
充塞 引发 家喻户晓
销售员小刘为客户准备了A、B、C三个方案。已知客户接受方案A的概率为40%。如果接受方案A,则接受方案B的概率为60%,反之为30%。客户如果A或B方案都不接受,则接受C方案的概率为90%,反之为10%。问将3个方案按照客户接受概率从高到低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A>B>C
A>C>B
B>C>A
C>B>A
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说,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过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吴孙子》就是一直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
唐宋以后,有人对《孙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此书源于孙武,却完成于孙膑;也有人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不但怀疑《孙子兵法》其书为伪,甚至怀疑孙武、孙膑为同一人。
孙武与孙膑是否同为一人?他们各自是否都有兵书留世?此谜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考古发掘中被解。1972年,临沂地区偶然发现一座汉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105枚)、《孙膑兵法》(232枚),这批竹简经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细,两端平整,无刀削痕迹,系先用锯锯成而后锉磨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及各式符号的运用等,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
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带给世人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还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孙膑兵法》十六篇。经专家整理分析,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竹简本《孙子兵法》计2300余字,现存内容与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处不同点,十分值得研究。
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该书整理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共十五篇;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这些实物证据揭示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
根据本文,确定银雀山汉墓竹简年代依据的是:
书写文字
陵墓特征
陪葬物品
简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