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有大片天然气蕴藏丰富的湿地。环保主义者一直反对在湿地区域开采天然气,他们认为开采天然气会破坏英格兰湿地的生态平衡,其直接严重后果是会污染水源。然而,这一担心是站不住脚的。根据近50年的相关统计,从未有过因开采天然气而污染水源的报道。
下面哪项如果是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英格兰的湿地开采天然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未因此造成水源污染
英格兰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因开采天然气而导致的任何污染
在英格兰,开采天然气的湿地和未开采天然气的湿地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不同
在英格兰,开采天然气的湿地和未开采前没有实质的不同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近50年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动植物灭绝速度逐年加快
环境恶化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
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
高等植物比野生动物更需要保护
某企业的员工参加了一项需缴纳170元培训费的培训。同时,该企业允许非内部员工参加培训,但其不能享受员工优惠价。参训的非内部员工,如果是男生需交350元;如果是女生需交300元。结果,共有50人参加培训,整个培训收到的费用总额为10000元。由此可知,有多少个不是内部员工的女生参加了培训?
4
5
6
7
某单位原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0%。现又有1名职工评上了高级职称,并调入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工,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上升了7.5个百分点。该单位要想在不调入更多人的前提下,使得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占比超过50%,则至少还需要有多少人评上高级职称?
4
5
6
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多达10亿吨塑料,这种垃圾可能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塑料垃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最主要的废弃物种类
内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
目前绝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这种真菌在地球上其他地区也能正常地存活生长
商家门口摆放了一把正四棱锥形(底面为正方形,侧面为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遮阳伞,第一次伞撑开到图1所示的位置,伞柄与伞骨成角∠CPQ为30°,继续撑开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伞柄与伞骨成角变为60°,那么第二次伞撑开后形成的正方形
是第一次撑开后正方形ABCD面积的:
倍
倍
2倍
3倍
实际上,过分依赖保健品,不仅带不来保健的功效,还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健康的体魄不是靠各种保健品堆砌而成的,科学养生需要权威指导、科学知识。大道至简,健康养生并不复杂。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因此,与其迷信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不如以科学和自律来呵护自己的健康。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养生
应注重科学养生知识的宣传普及
健康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养生方法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技术革命究竟会不会加重失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从一些统计数字中人们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尽管美国过去多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方面投入巨资,但它目前的失业率(约为5.5%)并不比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失业率高,而在西欧失业率则为11%,那里对计算机的投资一直少于美国。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信息技术需要更快地发展
信息技术不会导致失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会加重失业
加拿大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一种装置,使人说话或吃东西时都能通过下颚活动产生电能并储存起来。实验对象佩戴该装置后连续咀嚼口香糖60秒,紧贴着下巴的索带可产生大约10微瓦至18微瓦电力,而进餐时每次咀嚼食物平均约产生7微瓦。据预期,这种发电方法经改进后,未来可能用于助听器、智能听觉保护器甚至手机等小型电子装置充电。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新研究的发电方法可以用于助听器充电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出一种通过运动使身体产生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连续咀嚼口香糖60秒,可产生10-18微瓦的电力
人说话或吃东西能产生电能
一条双向铁路上有11个车站,相邻两站都相距7千米。从早晨7点,有18列货车由第11站顺次发出,每隔5分钟发一列,都驶向第一站,速度都是每小时60千米;早晨8点,由第1站发一列客车,向第11站驶出,时速100千米,在到达终点前,货车与客车都不停靠任何一站。那么,在哪里客车能与3列货车先后相遇:
在第四、五站之间
在第五、六站之间
在第六、七站之间
在第七、八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