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考验,而且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这一时期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和政策有:
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相对于人的一生,岁月的长河沉静缓慢,一个小小转弯,也往往会耗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而历史的记录,浓缩这缓慢过程中关键性的拐点,放大这冗长沉闷中戏剧化的细节,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氛围,慷慨激昂的情绪……读史,确实让人沉迷。
这段话的中心议题是:
历史记录
记录历史
岁月
读史
一条笔直的林荫道两旁种植着梧桐树,同侧道路每两棵梧桐树间距50米。林某每天早上七点半穿过林荫道步行去上班,工作地点恰好在林荫道尽头。经测试,他每分钟步行70步,每步大约50厘米,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工作地点。那么,这条林荫道两旁栽种的梧桐树共有:
44棵
42棵
22棵
21棵
陨星体冲入地球大气圈的速度各有不同,这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如果它正对着地球运动,那么冲入的速度是最大的,可达到每秒70公里。这种“迎面而来”的陨星体,即使有几万或几十万吨重,也会在地球大气圈中被完全破坏。相反,“追赶”地球或被地球“追赶”的陨星体的冲入速度最小,每秒大约11公里,这种相对“慢”的陨星体的残体,就能到达地球表面,成为陨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陨星体在星际空间的运动方向
陨星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和质量
陨星体与地球大气圈的摩擦面积
陨星体在星际空间中的初始速度
一项最新的研究认为,适度饮酒会使大脑的控制本能放松,激发创意与灵感。研究人员选取70名受试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组喝下真正的啤酒,对照组则喝了不含酒精的啤酒,两种饮品无法辨别。在测试中,实验组的得分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受试者只喝下了一小杯啤酒或葡萄酒,血液酒精浓度仅仅达到0.03%,创意也会大大提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受试者饮酒后大脑的执行功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
无论饮酒量为多少,饮酒均不利于大脑学习新的知识
绝大多数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在滴酒未沾的情况下完成的
当人们专心致志想要解决某一问题时,酒精使人不能思虑周全
在一般人眼里,文学可以超越时空、流传千年,就某门科学来说,由于其时间局限性等原因很难长久流行。唐诗宋词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播,而中国人又有几个人记得中国唐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呢?当然,中国古代包括近现代,科学技术远谈不上发达,科学离流行看起来更加遥远。但即便是在科学发达的西方,其科学的流行程度与文学艺术也不能比拟。尽管欧洲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文化的革命、思想的革命,也同样是科学的革命,伴随着一大批科学成果的诞生,但了解者并不多。让科学流行起来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更多人才。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文学比科学更有生命力
文学永远比科学更易流行
科学比文学更易流行
科学与文学可以同样流行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告别了之前的高歌猛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民币升值周期的结束终结了海外投机者短期持有人民币的热情。但是,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益发挥实质性作用,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认可度却在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和私人机构都开始严肃对待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考虑长期持有人民币,而不再仅是将持有人民币作为一种短线投资的手段。例如,2016年6月,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该行已完成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新的更加稳定的阶段
人民币升值周期结束遏制了短线炒作的行为
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变缓使其市场认可度提升
欧洲央行开始认可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
高校某专业70多名毕业生中,有96%在毕业后去西部省区支援国家建设。其中去偏远中小学支教的毕业生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0%,比任职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少2人,比在西部地区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多1人,其余的毕业生选择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问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有多少人?
32
29
26
23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渴望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来使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进一步_______。
(2)我记起了那些艰难的岁月,山区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_______,为了自己的解放和幸福的未来,同我们党的同志一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
(3)布吉街道位于深圳市中部,距香港新界8公里,距深圳宝安机场35公里,广深铁路、京九铁路、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_______。
繁荣 兴旺 发达
繁荣 发达 兴旺
兴旺 繁荣 发达
发达 兴旺 繁荣
用不了几十年,人工智能就会超越多种人类自认独有的能力。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也许我们需要“非理性”地应对。计算机占领了曾专属于人类的工作——那些需要知识、策略甚至创造力的工作。在这种“劳动分工”之下,我们应把人类的工作定位在与机器互补,而非与之相抗衡上。重视机器带来的挑战,意味着我们需要作出改变,刻不容缓。同时,相信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价值,即使机器超越人类,我们仍拥有地球上最具创造力的脑袋,里面装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深沉复杂的情感。
下列哪一说法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
人类应该及时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人类的创造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人类的知识是与人工智能相抗衡的基础
人类与人工智能可在不同领域实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