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人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_______剧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轻描淡写 不知不觉 复制
浮光掠影 潜移默化 认同
意犹未尽 耳濡目染 实现
囫囵吞枣 天长日久 模仿
影视作品∶电视剧
苹果∶芒果
教师∶职工
权力∶金钱
树木∶白杨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全面剖析和________了电视传媒所主导的文化。他指出,在电视剧行业________的时代,电视剧改变了公众话语的意义和内容;许多公众话题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即使是严肃的历史,也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解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诠释 独占鳌头
解读 风起云涌
批判 蒸蒸日上
审视 势如破竹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充满希望”的一代
“80后”的由来
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无论原著多么丰富精彩,文学经典改编成电视剧都是一次再创作。电视剧要尽可能地呈现原著复杂而沉重的主题,也要通过改编使片段式的故事汇成线条式的人物命运。古老土地的历史变迁、民族生存的生命反思、儒家文化的辉煌与没落、人性欲望的压抑与张扬······文学经典的母题,必须经由改编之手重新诠释。而且,无论怎么改,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其本身都要符合人物内在的行为逻辑。
关于文学经典改编成电视剧的原则,文中没有涉及:
要突出文学经典的主题
要有比较明确的主线
应具有合理的内在逻辑
要使用必要的夸张手法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说,一部电视剧不该承载全部的社会意见,必须选择性呈现;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解开所有的社会心结。但矛盾在于,从名字到情节都被认为造假的畅销剧,创作动机在于歌颂反腐现实。所以,电视剧及其批评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以下各项,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从名字到情节都被认为造假的畅销剧很难实现歌颂反腐现实的目的
创作动机在于歌颂反腐现实的电视剧不应被认为存在造假的成份
电视剧及其批评都有合理的成份
电视剧来源于现实,但不同于现实,对其批评意义不大
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描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如80岁老人一般,之后便越活越年轻,最后竟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但现实中,古今中外,从没有真正出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
“生—弱—壮—衰—亡”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人类现有的医学、生理学技术手段还不可能实现“返老还童”
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返老还童”的神奇干细胞
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穿越”时空的技术手段
以“直面医患关系”为宣传卖点的电视剧《心术》在各大卫视播出后,不但收视率不俗,且引起各界热议,主要是因为该剧所选取的题材令人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侧目
瞩目
瞠目
刮目
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的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事物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隐性广告的是:
电视台在转载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场休息时播放的某知名饮品的广告
某知名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某国家体育代表运动员的领奖服
某电子产品生产商赞助拍摄电影,电影放映前播放该产品广告
某电视台知名女主播穿着某品牌提供的服装参加亲戚的婚礼
2008年,我国某“城调队”的一份调查显示,“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中,与父母或岳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达55%以上;相比“70年代”的已婚青年夫妇,这一比例上升了22%。由此看来,“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更难以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
上文的结论最可能基于下列哪项假设:
“80后”的青年夫妇更喜欢过二人世界的生活
“80后”的有些青年夫妇不愿意由双方的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愿与双方父母共同生活
“80后”的青年夫妇只要能够独立生活,就不会选择与双方父母亲共同生活
有些“80后”的青年夫妇因工作压力大而不想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