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环境社会学诞生以来,已经形成新生态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等三大主流范式,从各种视角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释西方环境问题的社会机制,但对于中国而言则由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深刻差异而可能南橘北枳。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解释中国问题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中国的环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多种学科的方法在中国环境问题的解释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方环境社会学的三大主流范式得到深刻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中西方的环境问题相似性可减弱二者经验差异对学科解释的影响
某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协会共有240名会员,今欲调查参加过国家级竞赛和省级竞赛会员的人数,发现每个会员至少参加过一个级别的竞赛。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会员参加过国家级竞赛,有
的会员两个级别的竞赛都参加过。问参加过省级竞赛的会员人数是:
160
120
100
140
历史有改朝换代,权力有交接更替,但夫子庙的繁华却是超越时代的。中国人素有“北有天桥,南有夫子庙”之说,在北京的天桥已然没落的今日,夫子庙却是一年比一年________,秦淮河畔的盛景较之当年也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渐入佳境 不遑多让
美轮美奂 各有千秋
富丽堂皇 旗鼓相当
光彩夺目 毫不逊色
M大学开给教授的工资通常比其他大学平均工资低20%左右,却仍然能聘到称职的教授。原因主要是,许多教授非常喜欢M大学周边的湖光山色,尤其是天晴时能远眺美洲最高雪山——雷尼尔山峰。为此,他们宁可放弃其他大学更高的收入。这种现象在管理学中被称为雷尼尔效应,引申指用积极的企业精神、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等吸引并留住人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雷尼尔效应的是:
甲放弃名企及高薪,加入一家可以居家办公,工作时间灵活的公司
乙行事怪异,被同事视为异类,但其发明的仪器为企业创造了很高利润
丙因某著名公司工作压力太大而拒绝了高薪聘请,宁可待在原单位拿低薪
丁不在意薪水高低,只希望创意能得到采纳和支持,决不去无法满足其愿望的企业
小张需要在5个长度分别为15秒、53秒、22秒、47秒和23秒的视频片段中选取若干个,合成为一个长度在80~90秒之间的宣传视频。如果每个片段均需完整使用且最多使用一次,并且片段间没有空闲时段,问他按照要求可能做出多少个不同的视频:
12
6
24
18
某超市奶糖每斤15元,酥糖每斤13.5元,水果糖每斤10元,现超市促销,把4斤奶糖、5斤酥糖和6斤水果糖搭配成什锦糖,且什锦糖价格为各种糖搭配后价格的80%,现小王买了36块钱的什锦糖,问按搭配比例,他买到了多少奶糖:
0.96斤
2.4斤
3斤
3.6斤
法国作家雨果说:“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下列与这句话蕴含相似哲理的是: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据报载,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终极“万有理论”,而现在他认为,人们永远都获得不了这样的理论;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比“万有理论”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
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霍金过往对“万有理论”的追求显示了人们不竭的探索精神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______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消息______发布,全国各地大学生反响强烈。
②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③第二轮北京六方会谈虽然未能使美朝之间的分歧有明显减少,______确定了6月底前举行第三轮会谈,______决定成立工作组,六方会谈的解决机制得以确认。
起动 一经 扶植 但 还
启动 一旦 扶持 但 并
起动 一旦 扶植 并 还
启动 一经 扶持 但 并
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______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作者认为“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是因为:
“最优标准”的食品仍有可能给人造成伤害
“最优标准”的食品仍不可能是零风险的
“最优标准”的食品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
制定过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将增加企业和社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