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对50名学生进行体检,有20人近视,12人超重,4人既近视又超重。该班有多少人既不近视又不超重:
22人
24人
26人
28人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速度比为3:2,当两人共同完成总任务的一半后,甲生产速度降低20%,乙生产速度提高20%,当甲完成总任务的一半时,还剩100个零件未加工,问这批零件总数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不到500
500~800
801~1200
超过1200
晕轮效应: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个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根据上面的定义,下列哪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表现出了典型的晕轮效应:
出门旅游时,妈妈告诉小李旅途上可能会遇上小偷。上了火车后,小李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觉得谁都像是坏人
吴某很乐观,他总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对人的评价也是积极的,认为人都是善良的,犯错误的人都是不小心的过失行为
小王认为同事小吴是个勤劳、热情的人,每天都提前到办公室帮助大家打扫卫生。可有一天,小吴没有帮他送报纸,小王不免心中就嘀咕:原来小吴也不是那么热情
上夜大的第一天,王某发现英语老师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诉说老师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
甲乙两人早上10点同时出发匀速向对方的工作单位行进,10点30分两人相遇并继续以原速度前行。10点54分甲到达乙的工作单位后,立刻原速返回自己单位。问甲返回自己单位时,乙已经到了甲的工作单位多长时间:
42分
40分30秒
43分30秒
45分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驾车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3,两车开出6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以原速继续前进。问甲比乙晚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
2
3
4
5
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12.5千米/小时
13.5千米/小时
15.5千米/小时
17.5千米/小时
人寿之长短,或者由于遗传因素,或者由于后天条件。徐某长寿有遗传因素,所以他的长寿与后天条件无关。
以下与题干的论证结构相同的是:
武松过景阳冈,要么打死老虎,要么被老虎吃掉。武松打死了老虎,所以他没有被老虎吃掉
从这个小山村到县城只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比较远,小亮决定不走大路,所以他只有走小路
功课不好的原因或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是课后不认真复习。小明上课认真听讲,所以他课后没有认真复习
学院规定,大一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外语课,或是英语,或是法语。小华选修英语课,所以他不能选修法语课
在某公司年终晚会上,主持人在3个小箱中各放了一个奖品,让小李、小郭、小杨、小黎四人猜一下各个箱子中放了几等奖的奖品。
小李说:“1号箱是三等奖,2号箱是特等奖,3号箱是一等奖”。
小郭说:“1号箱是二等奖,2号箱是特等奖,3号箱是四等奖”。
小杨说:“1号箱是安慰奖,2号箱是三等奖,3号箱是五等奖”。
小黎说:“1号箱是二等奖,2号箱是四等奖,3号箱是安慰奖”。
如果有一个人恰好猜对了两个,其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个。那么第二个箱子中放的是:
特等奖
二等奖
五等奖
安慰奖
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独特而集中。村落依山而建,讲究水系与自然的和谐,目连戏和村落、宗族信仰、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文房四宝与古建筑中的“文气”融为一体;罗盘制作源于徽州人对堪舆风水的重视;医学与宗族以及山区的药材资源有密切关联;槛联匾额不仅突出了徽州文化的品位,也体现出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凡此种种,无不是其文化生态整体性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
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的传承关系
徽州文化的存在基础
如果藏书家重楼深锁,一味“以独得为可矜”,那他收藏得愈多,对学术界也便愈没有好处;《渑水燕潭录》记李公择读书庐山,居五老峰白石庵,有书万卷,“公择既去,思以遗后之学者,不欲独有其书,乃藏于僧舍。其后山中之人思之,日其居云:李氏藏书山房。而于瞻为之记。”这恐怕是藏书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情。
这段话中“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指的是:
藏书数量巨大
藏书品种独特
藏书与人分享
藏书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