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县镇居民在图中各生活领域的安全感平均得分是:
2.42分
2.51分
2.61分
2.70分
某市乙公司获准使用该市一块土地,用途是设置综合农场,发展农业。2014年3月26日,该市规划局查获知乙公司在地块内陆续建房,搭脚手架,但并没有用来发展农业,而是以“乙农庄”的名义对外经营。规划局遂于2014年4月2日向乙农庄作出《关于拆除违法建设的通告》,要求乙公司在通告之日起四日之内,自行无条件拆除违法建设房屋。该行政决定未告知乙公司所依据的事实、法规,也未告知乙公司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的权利。同月3日,规划局直接在乙农庄门口张贴该通告,未通过其他任何方式向乙公司送达。同月18日,规划局组织有关人员对违法建筑物实施强制拆除。拆除期间未申请公证机构对现场拆除情况、财务清点情况进行证据保全和临时保管,亦未出具任何财务的交接手续,只由该市某镇法律服务所于当日制作了《用品清单》,有规划局、某镇政府、村委会和乙农庄一名员工的签名。5月19日,乙公司向某公证处出具了《公证书》,乙公司据此于2014年8月15日提起诉讼,要求该市规划局予以赔偿。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关于该市某镇法律服务所当日制作的《用品清单》和某公证处制作《公证书》的证据效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公证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
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务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原物优于复制品
2015年第2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环比增长最快的是:
2016年第1季度
2015年第4季度
2015年第3季度
2015年第2季度
2016年各类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约为:
24%
26%
27%
28%
2013-2016年,我国平均每家影院拥有的银幕数最少的是: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6年全国供用水总量为6040.2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6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立方米。
2016年,全国生活用水821.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42.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4%。与2015年相比,农业用水量减少84.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别增加28.1亿立方米和19.9亿立方米。
2016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份)用水量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份)用水量52.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2。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7.2%和7.6%。
注:供用水总量=用水总量=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下列选项中,占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最大比重的是: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7月份,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9.9%,增速比6月份提高6.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16年1~7月份,新能源发电量增长19.1%,高于全部发电量增速17.2个百分点。1~7月份,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8.8%。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分别为3.45%、3.74%、0.64%。其中,风电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风力发电量仍占新能源发电量首位,1~7月份风力发电量12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核能发电量1115.2亿千瓦时,增长24.5%,太阳能发电量206.9亿千瓦时,增长27.5%,生物质发电量190.7亿千瓦时,增长10.3%,垃圾焚烧发电量122.8亿千瓦时,增长17.8%。
2016年1~7月,新能源发电增长量同比最多的是:
核能发电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生物质发电
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585.6万吨,同比增长约3%,中国茶叶产量261.6万吨,同比增长0.7万吨。2018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为191万吨,同比增长5.1%,国内销售总额为2661亿元,出口量为36.5万吨,同比增长2.8%,出口总额为17.89亿美元(合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长(?)。
2016-2018年我国茶叶月均出口量约比2013-2015年间高多少万吨?
3.2
1.5
0.8
0.3
据初步测算,2006年广东完成生产总值259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经济总量继续列全国第一位置。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6.9%,第三产业增长12.2%。与此同时,鲁、苏、浙、沪也稳定协调发展,其中山东、江苏赶超步伐不减,增速分别高广东0.6个和0.8个百分点。山东完成生产总值21846.71亿元,增长14.7%;江苏完成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增长14.9%;浙江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增长13.6%,分别列全国第二到第四位;上海完成生产总值10297亿元,增长12.0%。在四省一市中,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居中间。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18.57亿元,低于山东工业增加值(11122.76亿元),高于江苏工业增加值(10015.12亿元),鲁、粤、苏分列前三位。浙江工业增加值5655.05亿元,上海工业增加值4456.04亿元。广东工业增长18.3%,增速低于山东(23.6%)、江苏(21.4%),高于浙江(17.1%)和上海(13.4%)。
广东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8.34亿元,增长24.8%;山东实现利润2633.97亿元,增长21.7%;江苏实现利润1901.83亿元,增长37.4%;浙江实现利润1324.55亿元,增长20.6%;上海实现利润1086.7亿元,增长15.7%。
广东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6.89亿元,增长16.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52.58亿元,增长11.2%。山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14.86亿元,增长19.8%。江苏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73.69亿元,增长20.2%。浙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8.03亿元,增长13.4%,上海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97.48亿元,增长9.8%。广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落后于江苏和山东,列总量第三位。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理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34.34亿元,增长22.4%。江苏房地产投资1901.01亿元,增长23.0%。山东房地产开发投资1178.71亿元,增长21.0%。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1572.79亿元,增长8.0%。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1275.59亿元,增长2.3%。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低于江苏,增速较高。
2005年广东省生产总值位列第一,高于第三位( )亿元:
6552.58
2633.97
3575.36
4005.46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
375元
446元
528元
6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