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藏北色林错东南岸古湖滨阶地的采集石器,研究者认为这些石器在制作技术与类型学上显示出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风格,加工时采用欧洲典型的“奎纳修整法”的“去薄”技术,从而认定色林错石器的大致年代可能在距今四万至三万年前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变化
欧洲典型的“奎纳修整法”是石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学界对色林错石器的文化风格和加工技术存在争议
在距今三千年前,欧洲石器流入藏北色林错
通过探测重力的微小变化,科学家发现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尽管卫星数据显示地下水出现了_______,相关部门对这些信号仍然相当_______,他们对科学家最近的发现提出了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警戒 反感 批评
枯竭 不满 辩驳
危机 谨慎 质疑
问题 不安 反对
水星两极地区有一些陨石坑,研究发现这些坑内堆积的主要物质是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而成的冰),这些水冰能在陨石坑中持续存在,是因为它们被遮挡,避免了被阳光分解。而月球和水星拥有类似的环境,月球也有大量类似水星的阴影陨石坑。因此,研究人员推测月球相似的区域也有水冰存在的可能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推测: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光谱中发现了水元素的谱线,说明月球表面存在水分子
月球极地气温低至-163℃,永远不会被阳光照射,这种环境利于水冰长期保存
从阴影陨石坑的直径和深度来看,月球上有一些与水星类似,另一些则不太相似
月球不断吸收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其与月球大气的氧原子发生反应,极可能产生水
由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在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________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海洋强国迈出了________的一步。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促使 坚决
推动 坚实
鼓动 坚定
提高 坚韧
为登上月球,有科学家开始进行“月球导航”的验证,他们表示目前地球轨道上的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在月球上可以接收使用,定位精度能达到200米至300米。有研究人员认为,月球导航很快即可实现。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目前的探月活动中,各国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地面的测控进行导航定位
月球航天器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收到几颗卫星在某个弧段发来的数据,最终计算出自己的轨道
月球导航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各国合力在近月空间建设具备定位、授时功能的时空基准,打造一套“月球导航卫星系统”
月球航天器要具备远距离信号接收能力,就需要大天线,而从航天器研制、发射角度来说,天线越小越好,这对矛盾暂时无法破解
最近,国家海洋局宣布( )的全部岛屿附近的卫星遥感影像,已被纳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此举标志着我国海域动态监管逐渐实现从近海到远海的覆盖,下一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将不断加强对远海海域的遥感监测。
黄岩岛
钓鱼岛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对太阳系大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结果导致冥王星被排除出太阳系“九大行星”。最近有天文学家指出,由于冥王星运行在太阳系中天体密集的一个特殊区域——柯伊伯带,并且被证明是太阳系中第二复杂、最有趣、比火星更具活力的一颗天体,因此冥王星就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天文学家结论的是: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外圈,非常黯淡,其个头甚至比月球还要小
冥王星轨道周边还有其他天体,就连其卫星都有它自身一半大小
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基本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太阳系大行星必须有的特点之一是清理了轨道周边的其他天体
生命存在的首要条件是液态水,一颗行星是否宜居取决于表面温度能否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此前研究认为,随着恒星辐射增强,其地表冰雪最终会融化形成液态水,从而适宜生命生存。不过,最新研究证明,随着恒星辐射增强,冰行星或冰卫星将直接进入极端炎热的温室逃逸状态,表面温度将升至100摄氏度以上,液态水无法存在。一旦冰雪融化,行星地表反射能力的突然降低使其吸收恒星辐射的能力大大增强。此外,冰雪融化后,大量水汽进入大气,强温室效应也使地表温度进一步升高。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宜居行星在事实上并不存在
冰行星或冰卫星其实不宜居
冰行星或冰卫星其实没有冰
温室逃逸状态阻止了冰融化
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
“逐梦航天,合作共赢”
“共筑航天新时代”
“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梦,航天梦”
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Ⅰ.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Ⅱ.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Ⅲ.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Ⅳ.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Ⅰ
Ⅱ和Ⅲ
Ⅰ和Ⅲ
Ⅰ和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