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据国家教委对部分高校最近的一次调研表明,大学生中喜欢京剧艺术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大学生缺少对京剧艺术欣赏方面的指导,不懂得如何去欣赏
有一些大学生既喜欢京剧,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有兴趣
喜欢京剧艺术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要以偏概全
14%正说明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有潜力可挖
为了解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某大学进行了一项“我最满意的食堂”评比活动。通过让学生对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卫生状况等10项指标进行评分来反映其对食堂的满意度,学生给每个评分指标赋以1到10分的某一个分值,然后计算出10项评分指标的平均得分,从而得出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
实施这一项评比活动需要假设的前提是:
Ⅰ.对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指标的评价可以用数字来表达
Ⅱ.上述10项指标对学生来说同等重要
Ⅲ.该大学的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次评比活动
仅Ⅰ
仅Ⅱ
仅Ⅰ和Ⅱ
Ⅰ、Ⅱ和Ⅲ
今年2月,浙江媒体曾以《“乞丐王子”爆红网络,忧郁的眼神秒杀网友》《“乞丐王子”,我很想找个人来爱他》为题,报道了“犀利哥”爆红网络的事,“犀利哥”牵动了很多网友的神经,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心,包括宁波市救助站、热心网友等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开始行动,希望为“犀利哥”提供帮助。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心人,面对连日来外界环境的改变,“犀利哥”显然是有些害怕,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随后,许多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反思如此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能准确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犀利哥”爆红网络,但对于过于热心的帮助无所适从
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由于媒体的大肆宣传,“犀利哥”成为社会红人
“犀利哥”虽然爆红网络,但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据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法国良心”的伏尔泰说的,作为捍卫“言论自由”标志性的符号,这句话一直被欧美媒体和政客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考证,伏尔泰并未说过这句话,这好像在西方“言论自由”的说法上戳了一个窟窿。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称,在美国有18种“言论自由”不受保护,“欧洲人权公约”对言论自由限制的内容比言论自由的内容长一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西方“言论自由”存在双重标准
西方“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
西方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
西方不存在自由
2008年9月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添加三聚氰胺到牛奶中,会:
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
增加牛奶的钙含量
增加牛奶的氢含量
导致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
“为什么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我们常被这个问题困扰。我们抱怨有太多事情要做,好像永远都做不完。于是“没有时间”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在这种背景下,“时间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时间管理倡导的很多方法,并不是要让人们逃离现代性境遇所构筑的牢笼,而是对其加以技术性强化。时间管理原本是要教会我们更精细、更严苛地分割利用时间,由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常常不一样,有些人依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完,甚至为此心力交瘁。
对上述文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精细化地分割和利用时间是时间管理的本质要求
时间管理没有完全解决人们“时间不够用”的困扰
对时间进行技术性强化是一种有效的时间管理办法
严格的时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人们的主观感受
生命在进化过程中要经历自然选择,也就是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病毒感染对于生命来说就是一种选择压力。在病毒面前_______的个体会被淘汰掉,病毒因而成了生物进化的强大驱动力,它们_______和保留下免疫力强大的个体,由此推动生命的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娇生惯养 挑选 净化
弱不禁风 筛选 演化
节节败退 精选 进展
不堪一击 甄选 延续
一家科研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网上阅读率却逐年上升,从1999年的3.7%猛增到2008年的47.8%。在势不可挡的信息技术革命面前,传统图书馆欲守住阵地甚至有所拓展,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根据这段文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吸引读者
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看书了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
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某单位有甲、乙两个处室,甲处室有职工14名,如从乙处室调动25%的职工到甲处室,再从甲处室调动2名职工到乙处室后,两个处室人数相同。则乙处室原来有多少名职工?
12
16
20
24
宣称植物有意识、有感情的人,通常会引用美国人巴克斯特的实验。巴克斯特将一台测谎仪连在一盆植物的叶子上。这台测谎仪的设计原理是人在撒谎时,由于紧张,皮肤会出汗,导致皮肤电阻降低,通过测定皮肤电阻的变化可辨别人的情绪,进而判断人是否在撒谎。巴克斯特报告说,实验中当主试想到“我要烧掉那片叶子”时,测谎仪反应剧烈,指针猛然摆到了仪表的顶端并显示出连续的激烈波动,测谎仪绘制出类似于人在极度恐惧时会出现的图形。巴克斯特由此宣称:植物是有感情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以上观点:
即使是巴克斯特也不能稳定地重复该实验,而巴克斯特对实验成功与失败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才有意识、有感情,植物没有任何神经系统
巴克斯特所记录的测谎器曲线,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包括静电作用、房间里的机械振动、湿度的变化等
巴克斯特的实验设计不够科学,没有对照组,也不符合客观、双盲等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