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_______”。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三农节
中国农业收获节
中国农民节
下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上边的四个图形拼合(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平移)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2018江苏A080/江苏C082】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某出版社把400本教材书分别装入大、中、小三种型号的纸箱中寄出。每个大型箱能装80本,每个中型箱能装60本,每个小型箱能装35本。如果三种型号的箱子都有且每个箱子恰好装满,那么小型箱有多少个?
1
3
4
6
左图为给定的多面体,从任一角度观看,下面哪一项不可能是该多面体的视图:【2018国考地市077/国考副省081】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我们现在把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等学问称为文字学。古代则把有关文字研究的学问叫“小学”,古代的字书都统属于“小学”的范围。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幼童识字用的字书和解释字义的书附在经学《六艺略》之后,统称为“小学”。从东汉到隋唐五代,“小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了讨论字形、音韵一类的书籍。及至唐代编纂《旧唐书·经籍志》,把《尔雅》等书归入“小学”。从此,“小学”的基本内容得以确定下来。宋代时,开始有人把“小学”称作“文字之学”,把文字之学的内容分为三类:体制(字形)、训诂(字义)、音韵(字音)。到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语言文字类的书籍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对上述文段理解错误的是:
古代把文字、训诂、音韵之类的著作统归于“小学”类
古代“小学”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丰富,从东汉到隋唐五代时期,“小学”的内容最为丰富
自东汉至唐宋,“小学”都意指有关文字研究的学问
现代的“文字学”与古代的“小学”,其研究内容有很多共同之处
①第一本防水平装书还将拥有强大的防伪功能
②澳大利亚的银行现在已经使用该项技术来延长纸币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伪造的风险
③英国出版商今日透露,世界上第一本防水平装书有望明年夏天上架销售
④书的外面还有一层防撕毁的坚韧的聚合物涂层,整本书的架上寿命可以由此增加两倍
⑤据了解,防水平装书将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外面包裹透明的蜡封,这样即便书潮湿了,字迹也不会模糊,书页也不会损毁
⑥这将是此技术首次应用于普通平装书,目前只有专业的潜水用书可以做到完全防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③⑤④⑥①②
③①②⑤④⑥
⑤①②④⑥③
⑤④⑥②①③
在某图书馆中,涉及民国时期的历史书均只存放于第二层的专业书库中,外文类的典藏书籍均只存放于第三层的珍本阅览室中。小林周末到该图书馆借了一本外文类历史书。由此可以推出小林借的书:
是涉及民国时期的典藏书籍
不是涉及民国时期的典藏书籍
是珍本书
不是珍本书
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中,哪一项不能用一个平面分割为两个完全相同或互为镜像的部分:【2018国考地市076/国考副省082】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书既不是纸浆也不是高等艺术,这部作品足够获得普利策奖,但即使是普通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它那种感伤的情节不能够和伟大的文学作品_______。像《飘》这种_______了艺术、商业、量产化的书籍,“通俗”是它最好的定义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比肩同行 汇集
相提并论 融合
不分轩轾 杂糅
等量齐观 荟萃
我有很多书想读,却读不进去,以致很多想了解的学问,都难以了解。牟宗三先生回忆年轻时在北大读书,有一天得到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怎么可能呢?这部书一直放在书架上,我曾多次打开它,但都读不进去。有一次,我在美国作家迪拉德的《听溪者的朝圣》上,看到这个说法:《道德经》写的是“生活的艺术”。对于只有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我从来没有读通过,因此无法得出一个贯通的看法。于是,我以“如何生活”的角度去读,结果第一次读通老子,并且得出中心思想,感觉非常不错。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找到合适的角度读书则更易读通
书读不通便不能了解更多的学问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能易读通
某些理论性较强的书应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