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马克·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在他们看来,教育能够减少犯罪。有学者认为,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大规模扩大,学历程度越高,犯罪率越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学者的观点:
2015年,某高校一名本科生杀死自己的母亲,事后潜逃
学历越高的人,对各项法律条文规定就越了解,就越容易钻法律的空子,实施犯罪
近年来,大部分犯罪为经济犯罪,高学历人群的犯罪率明显高于低学历人群
文化水平低的人,对法律了解相对较少,而且通常低学历者的生存状况较差,更容易铤而走险
初来乍到的葡萄牙华侨,往往需要非常艰苦的奋斗才能_______自己的生活,因此对于子女教育投入的精力往往没有国内家长多,尤其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_______上。早期的葡萄牙华人教育并没有如今的便利条件,所以华人家长往往把子女送往当地学校学习,孩子_______的是葡语以及葡国文化。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维持 传播 司空见惯
确保 传输 日积月累
保证 传承 言传身教
保障 传授 耳濡目染
网络驱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进行生死之争的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世界是毁灭性的,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作为网络赖以生存的机器和方案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理解网络,也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我们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
以下对文段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驱使我们进入生死之争的世界,对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
网络带来的文化和经济张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人类有能力让网络与人类以一种创造性共生的状态一起进化。
人类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
近年,书法教育呈现出一种新生态。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APP的大众化运用,凭借其便捷、高速、批量的传播优势,在书法界迅速拓展为书法教学网络平台,也聚集了大量且不断倍增的书法爱好者,书法教育的扁平化和“泛化”情势骤然摆在大家面前。
下列观点,能从文中推出的一项是:
书法网络化教学的负面效应将不断倍增
传统的书法教学方式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移动新媒体工具使书法教育更加大众化
书法教学APP经营的目的不在“教育”
我国的军事著作历史悠久,北宋颁布的《武经七书》,作为军事教育官方课程,流传至今。
下列不属于《武经七书》的是: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六韬》
《三略》
劳动不仅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而且_______着我们的灵魂,不仅创造着社会的财富,而且_______着人类的文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滋养 铸造 积淀
滋润 锻造 积攒
滋养 锻造 积攒
滋润 铸造 积淀
有人建议,英语四六级考试应该改变统一考试模式,实行社会化改革,由社会机构组织,大学生自愿选择报考,大学与用人单位自主认可,而不再是所有学生必须统一参加、企事业单位招聘统一要求成绩的考试,这能令大学英语教育摆脱应试教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大学生自愿选择报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社会机构组织英语考试也会导致应试教育
企事业单位招聘并没有统一要求英语成绩
英语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四六级统一考试造成的
通过主体再造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借助“改变环境—发展产业—教育培训—参与公共生活”模式,引导贫困人群进入新的社会行动结构之中,在参与社会行动中实现自我觉醒、自我教育,在自我改造中实现自我发展,由此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这种脱贫更能引导人走上自我解放的道路,因而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只有改变环境,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摆脱贫困是实现人的解放的最终目标
教育培训在实现脱贫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实现脱贫意味着主体的再造和人的发展
新教派的理论认为,儿童是未成形的人。唯有通过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羞耻感的培养,才能将儿童改造成一个文明的成人。浪漫主义派的理论则认为,未成形不是儿童的问题,问题完全出在畸形的成人身上。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被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羞耻感淹没了。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新教派与浪漫主义派在如何教育儿童的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
新教派认为,儿童必须通过培养才能成为文明的成人
浪漫主义派认为,不能保持与生俱来的能力的成人是畸形的人
对儿童的培养应该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会持久地爱上一个人,本质上是因为“心理可见性原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你的灵魂真正地被一个人看见,你就会爱上这个人。当我发现,如果别人看我们的眼光跟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并且他们通过他们对我们的言行,表现出对我们的这种理解,我们就会有一种深深的被“看见”的感觉。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心理可见性原则”的是:
在爱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自己
对我来说,你的爱情是种负担
因为爱情,我已然迷失了自己
你看见我,让我发现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