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希腊神话人物中,太阳神是:
哈得斯
雅典娜
阿波罗
狄安娜
回顾历史,_______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打破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化的逻辑,将西方文化_______为一个地域性文化,有助于我们今天确立文化自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白 看作
了解 贬抑
熟悉 回归
明晰 还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交流与交锋,人们常常有精神迷失的困惑。如何________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始终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如何实现精神富有,________起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是当代文化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抵挡 集聚
抵触 汇集
抵御 汇聚
抵制 积累
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的和物质_______,利用高科技无限度地向自然_______,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这种做法,_______和当今世界流行的价值观念有关,_______可能和西方文化的传统精神有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利益 开发 既 又
享受 追求 不但 而且
享受 索取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利益 进军 或者 或者
在20世纪,失望于西方文明的一代求索者,面对着东西日趋频繁的交流和接触,不满足前辈间接认知中国精神的方式,便纷纷踏上了东来“朝圣”的征途,开辟出直面对话的新途径。他们都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来根治西方社会弊病,期盼着从那里寻回疗救自身的灵药和补正自家文化的方略。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中国文化价值、分享中国思想精髓时,也难以回避前辈惯常的实用取向。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部分西方学者在理解中国文化时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思想可以剜除西方社会弊病
20世纪是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东西交流的日趋频繁使西方学者接受中国思想文化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行”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人的命运主要由自己创造”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钱学森曾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很多领域。比“钱学森之问”更为具体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少?
创造性思维首先来源于知识,这似乎没有争议。不过,对知识的界定需要更多思考。我们说的知识通常指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创造力多产生于学科交叉和融合。所以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一个回答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问题,我们的学生过多局限于专业知识,而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而这些往往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来源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________________”。他还说过,“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中,这些知识以外的因素通常不受重视。知识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比较简单,通常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多而增多,但好奇心和想象力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则更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难怪爱因斯坦感叹过,“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分析是对的,那么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二个回答是: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限制了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因素——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也就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创新的动机有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三种价值取向: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和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每一个后者都比前者有更高的追求。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能够在短期带来奖励。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到成效。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源于一种内在动力,源自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现实情况是,具备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备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具备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寥寥无几了。然而,科学和社会的殿堂中如果没有他们,就不成其为殿堂。所以,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三个回答是: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心态,这样的价值观很难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根据作者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三个回答,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作者所赞成的价值取向:
清静寡欲,随遇而安
不追求功利的自我实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承担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生活的意义,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都是通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西方文化中,哲学的作用不如宗教明显
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这个时期出现过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是:
含义比现在更为狭窄
内容主要涉及数学和戏剧
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
与艺术和哲学有严格的区分
今年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申奥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文奥运”等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文奥运已深入人心。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人文奥运不是:
文化的奥运、实现和谐的奥运
发端于1896年,在世界首次举办的奥运
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奥运
“更快、更高、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的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