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是联想实验的基本方法。自由联想实验中,主试者以听觉或视觉方式呈现一个刺激后(通常为词或图片),要求被试者尽快地说出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不管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与自由联想实验不同的是,控制联想实验中主试者会对被试者的联想作出一定的控制。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控制联想的是( )。
在一个安静且光线适宜的房间里,心理咨询师让来访者躺在沙发上,完全放开地讲述自己童年的委屈与怨恨
在一项针对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形象认知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试者在听到“中国”一词时,写下联想到的10个词语
美术课上在鉴赏《昭陵六骏图》时,老师让学生想象画中的马是否在运动,一名学生答到:它的四蹄是腾空的,这只马像是在飞奔
警察在提审嫌犯时,让他在听到一个词后马上报出所想到的其他词,一开始是正常对答,然后警察突然提到“蜡烛”,嫌犯答以“牛奶瓶”,暴露了他将蜡烛插在牛奶瓶内照明的盗窃手段
“孩子们带我们看帆船落日、出海、沙滩散步、跳伞,很开心。”这是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在鸡年春节期间发布的一则朋友圈,也是无数中国家庭春节团圆相聚的新缩影。春节期间的数据显示,团聚主体没有变,但团聚的方式却有了新变化,许多家庭“要么在景区,要么在去景区的路上”。旅游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为春节团聚提供了新形式
正成为春节消费的新热点
是观察当代中国的新窗口
为子女尽孝提供了新样板
中东的民主化是一个表面的形式,要整合成稳定的民主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平时我们所理解的民主化,往往是推翻某一个派别或个人的专制统治,但其实推翻专制之后的民主化进程是更艰难得多的。中东多数国家不同于日本、韩国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中东国家政治进程是多么复杂。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平时我们所理解的民主化过于狭窄化
中东多数国家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
人们对中东国家政治进程想象得太简单
单一民族国家民主化进程比多民族国家顺利
“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从积极层面上看,过度消费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提升的一种表征。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升级,这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商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增快,以及浪费现象的突出。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消费社会的语境通过赋予商品和消费新的内涵,始终在不断怂恿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以下最适合作为上文标题的是:
过度消费其实无法控制
转变观念,减少过度消费
是什么催生了过度消费
被符号绑架的过度消费
“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
根据这段文字,“国学”的哪一方面不能确定?
诞生背景
具体所指
传播过程
概念来源
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心智特征、新的生活形态一开始都是以一种不可辨认的方式_______,渐渐地显露出来,越来越清楚,直到成为我们存在的一部分,进而影响甚至_______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_______在一起的“后人类时代”,离开手机和电脑的生活已经变得非常艰难。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酝酿 改变 融合
产生 扰乱 重叠
出现 掌控 穿插
萌生 支配 交织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要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功夫画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画家说。青年照办:观察、写生、构思、创作。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天赋不是艺术家的必备条件
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之所以能够_______,正是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其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_______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长盛不衰 共享
宝刀未老 超越
永葆青春 凭借
经久不衰 信赖
作为一种力量,文化力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其显现发挥必然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要么是附着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或是精神理念上,要么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上,只有通过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载体,文化力才有了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文化力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式的显在力量,不可能由人们随心所欲地控制,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一直甚为模糊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
说明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
表明文化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阐释文化力本质上具有依赖性质
解释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不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