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衍生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实践中总在向一个共识靠近,那就是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这就意味着,慕课的建设与发展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力。
这段文字意在:
介绍中国慕课的发展理念和现状
说明高校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强调高校应在慕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探讨中国慕课突破传统的新思路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_______,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_______,一般认为都属古史传说的范畴,不能作为信史来_______中华文明五千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起源 追忆 验证
发端 补记 考证
肇始 追述 证明
滥觞 补充 考据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藉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依据文意,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
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把“国学教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
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
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据新华社电,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其间,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目前歼—15飞机的起飞方式是:
电磁弹射起飞
蒸汽弹射起飞
垂直起飞
滑跃式起飞
有位青年到杂志社询问投稿结果。编辑说:“你的稿子我看过了,总的来说有一些基础,不过在语言表达上仍不够成熟,流于幼稚。”青年问:“那能不能把它当作儿童文学作品呢?”
下列选项中与青年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甲到处宣扬说:“我从来不炫耀自己的优点。”
甲说:“人生太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尽情挥霍。”
甲问:“我能用蓝笔墨水写出红字,你信吗?”乙答:“不信。”甲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红”字
甲开车撞到了行人乙,二人争执起来,甲说:“我有多年驾驶经验,责任不可能在我。”
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劳动力。学生接受完职业技术教育后就直接进入劳动队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较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需要调剂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等。当然,也有诸如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联系,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规划和发展。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应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
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个别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多数专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发展
小张和小王在同一个学校读研究生,每天早上从宿舍到学校有6:40、7:00、7:20和7:40发车的4班校车。某星期周一到周三,小张和小王都坐班车去学校,且每个人在3天中乘坐的班车发车时间都不同。问这3天小张和小王每天都乘坐同一趟班车的概率在:
3%以下
3%~4%之间
4%~5%之间
5%以上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________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其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义务
职业
中等
高等
抢跑焦虑症:指家庭或学校由于担心孩子缺乏竞争力,急于进行超前教育、加深教学内容等违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抢跑焦虑症的是:
暑假刚开始,小明的家长便为他买好了下学期的语文、数学、外语教材及教辅材料,要求他严格按计划完成全部的预习任务
某教育培训机构要求授课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加大学习难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前来参加各门各类课程的补习
王女士儿子成绩一直很优秀,虽然才读小学三年级,家里就为他请了家教,每周两次一对一辅导法语学习
在全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前夕,某校多次聘请大学教授占用其他课程的时间为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训练
“土地代耕”是指一些不愿种地或者没能力种地的农民将土地委托给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由其代耕、代种。对农民而言,支付一定服务费用,保证自家土地不撂荒,还能增产增收;对代耕大户或合作社而言,收入主要靠代耕费及赚取农资差价等。在一些地区,农民“不想种又舍不得”,在打工和务农之间两头忙,两头不得利。而“土地代耕”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发展,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土地代耕”理解准确的是:
有助于彻底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
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会显著降低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既便于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