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中非贸易额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2009年,中非贸易额910.7亿美元。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已大幅增长到93.3亿美元。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0亿美元的行业有几个?
4
5
6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Ⅰ中国内地既是香港最大的商品进口地,也是最大的出口地。
Ⅱ2001年出口至中国内地商品是香港出口总商品的32.3%。
Ⅲ2001—2005年美国出口香港的商品总额持续增加。
Ⅳ2001—2005年中国内地出口香港的商品总额超过美国的有2年。
1
2
3
4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海水淡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危机
解决沿海地区水危机的有效措施
①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
②这不符合常理
③早在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
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
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
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②⑥①⑤④
③①⑤④②⑥
⑥②③①⑤④
⑥②③⑤④①
某国人口统计机构预测,到2031年,该国人口将降到1.27亿以下,在今后40年的人口将减少2400万,为此,该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近年来,该国人口总数趋于稳定,截至2014年6月1日,人口数量为1.461亿。2014年1至5月人口增长量为5.91万,增长率为0.04%。因此,有专家认为该国实施的鼓励生育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观点的是:
如果该国政府没有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儿童人口总数会持续下降
如果该国政府出台更加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就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近年来该国人口总数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该国政府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是一项长期国策
(缺)能性和服务型平台,复制推广了6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一批国内外知名机构落户北京,一批高端要素加速汇聚。
C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区”建设决策部署,实施了三张清单制度。一是出台促进“两区”建设28条专项政策、CBD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以及市场监管和法治保障领域“两区”建设工作举措。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5月底,已累计推动重点产业项目504个,其中外资项目156个,占比31%。已落地项目262个,外资项目84个,占比32%,项目落地率52%;在推项目240个,外资项目72个,占比30%。三是持续更新完善155栋550万平方米楼宇空间清单,形成了“两区”建设空间资源底账。
为扩大开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下列与我国开放相关的重大事件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③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
⑤举办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①③②④⑤
②①③④⑤
①②③⑤④
②①③⑤④
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5月3日公布了本市快速汇总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2301.91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十年来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人,增长37.53%;年平均增长率为3.24%。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50%,女性人口占48.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汉族人口占98.8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0.5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1.2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58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近多少个百分点:
88
27.3
24
18.3
某街道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之比为1:2,已知该街道下辖的甲、乙、丙三个社区人口比为12:8:7。其中,甲社区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为1:3,乙社区为3:5,则丙社区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为:
2:3
1:2
1:3
3:4
虽然中国的救灾能力在经历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防灾教育依然落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对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3%的城市居民表示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一数据在农村仅为11%。此外,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基本的防灾准备,超过半数的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任何防灾培训。形同虚设的防灾教育无法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等到灾难发生后才开始组织学习,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防灾教育比救灾更重要
中国的防灾教育亟待加强
防灾教育是提高自救能力的基础
城市与农村在防灾教育上严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