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名字都是由2个字或3个字组成的。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之后,两组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为10。此时两组学生中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为:
5
8
10
1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⑤④②③①
③⑤①④②
②①④⑤③
⑤③②①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品格,同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痼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善于扬长避短,精于_______,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去芜存菁
弃旧图新
激浊扬清
拨乱反正
①强盛的罗马帝国灭亡于野蛮的汪达尔人入侵,光芒四射的希腊诸城邦亡于马其顿人等等,均属游牧、半游牧文明战胜农耕文明的典型例证
②尽管受到前朝志士顽强的抵制和反抗,但当尘埃落定,河山重整,世人别无选择,只能像杜牧慨叹的那样“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了
③在中国,宋、明两个王朝也都是被北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灭亡的。偏安王朝因没落而退出历史舞台,九服之外的族群因雄起改变正统走向
④可以说,不论西方文明史还是东方文明史,都是血与火书写的,都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
⑤值得注意的是,野蛮部落灭掉了文明族群,虎狼之国吞并了礼仪之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并非个案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⑤①③④②
⑤④①③②
④⑤①③②
④⑤③①②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_______的民族文化。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_______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丰富多彩 脍炙人口 凝集
博大精深 喜闻乐见 凝结
包罗万象 喜闻乐道 凝固
绚丽多姿 津津乐道 凝聚
一个建筑一旦建成,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在那里。建筑的美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公共审美。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亮丽风景线,装点着城市的外在形象,传承着城市甚至国家的文脉。我们看到斗兽场,就会想到古罗马;看到巴洛克建筑,就会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看到榫卯结构的木构建筑,就不由自主地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这些流传至今的优秀建筑其实是承载民族叙事的有形容器,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建筑美丑会影响公共审美
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风景线
精美的建筑传承着地域的文脉
精美的建筑代表城市甚至国家形象
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只是语体的不同,但它们使用的象形表意的方块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其中_______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血脉_______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蕴含 贯通
沉积 相通
呈现 流通
体现 连通
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
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
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
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议论蜂起,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以及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都提出地缘、血缘是形成民族的重要因素
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本属于神灵,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人类自身的发明
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认为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智慧源于人的内心
先秦的诸子百家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大都得出关于人生的智慧,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
中国经过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时期,民族大混合和国家的离散,直到隋唐时代中国才重新统一,将分裂的南北重新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段时期,在民族的成分和文化因素方面,都是由多元重新整合成新局面,经济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是在隋唐时期才开始统一的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开始逐渐好转
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均出现了多元融合
隋唐是中国文化和经济最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