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作物都是自野生品种演化而来的,这意味着,用达尔文主义的说法就是,野生品种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适应能力。然而在驯化与种植中,发生了遗传侵蚀,这种适应力也遭受损失,甚至其野生祖先也可能灭绝。因此今天的很多作物一旦突然间无人种植,直接就会消亡。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适应能力
驯化过程
遗传侵蚀
野生物种
农村衰败,故乡消失,这是近些年媒体人提出的议题。学者的观察,时评人的关注,使得正在发生巨变的农村,被搬入舆论平台的焦点地带,农村话题时常与娱乐话题一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但在这个长达十年的农村话题讨论期内,作家是缺席的。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面向社会发言最好的方式是作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作家不能仅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国外作家,往往会通过行动以及公开演讲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农村题材在今天缘何不再吃香
现代舆论话题中作家的边缘化
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
中外作家应对社会事务的不同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地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甚至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不必追求完美,正视现实最重要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不幸福的人
人要学会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进行比较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动辄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动辄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男人”和“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对于“美女”一词滥用的现象,作者的态度是:
愤怒
幽默
悲哀
无奈
“一桌子苹果,别人通常挑一两个,挑三四个。毕加索最可气,每个都咬一口,每个苹果上都有他的牙印。”一位中国画家如此评价毕加索。毕加索一生搞过素描、油画、雕塑、版画,担任过舞台设计,还写过小说、剧本和无标点散文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论:
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
很多人都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
毕加索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过创作的尝试
毕加索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积极参与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对“一带一路”国家各区域进出口额如下:
若中国东北地区继续维持2016-2017年与亚洲大洋洲地区的贸易出口增长率,则中国东北地区与亚洲大洋洲地区的贸易出口金额首次超过2013年贸易出口金额的年份是:
2020
2021
2022
2023
专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基因排列失常或缺失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生下来就患有“威廉斯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什么是“威廉斯综合症”
7号染色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威廉斯综合症”的典型病例
基因失序与天才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其中,出口22096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4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2592亿美元。2012年中国货物进口18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
2006-2011年六年里,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年增长速度的年份有:
3年
4年
5年
6年
赵、钱、孙三人对甲、乙、丙、丁四人的比赛名次进行推测:
赵:“如果乙是第二名,则甲是第一名。”
钱:“如果丙是第三名,则甲是第一名。”
孙:“甲不是第一名。”
比赛结果表明,三人推测中一真两假。据此,下列哪项判断不可能为真:
甲是第一名
乙是第二名
丙是第三名
丁是第一名
2014年4月11日,中国渔政202船、204船、35001船编队执行我国专属经济区护渔巡航任务,中国渔政自2010年开始把对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护渔巡航纳入常态化。
黄岩岛
钓鱼岛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