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其实也就是一场类似库恩所说科学革命的例子。革命者认为旧有典范已经死亡僵化了,于是进行革命。革命之后,新典范出现,整个文学和文学研究遂导向一套新的信念,研讨的问题和答案的标准也改变了:采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观念系统、术语、概念来讨论中国文学。碰到这个新“典范”所无法丈量的地方,便诟病中国文学及文学评论定义不精确、系统不明晰、结构不严谨、思想不深刻等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与库恩所说的科学革命有相通之处
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不尽合理
民国初年的中国文学作品带有革命性的特点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指的是信使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指的是建功立业的抱负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中的“劳歌”指的是送别歌曲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中的“昆山玉”指的是杰出人才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借代,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农事
“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中的“桃李”指的是学生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指的是囚犯
“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中的“黔首”指的是贵族
中国有许多文学作品传世至今经久不衰,这与几千年文化铸就的百姓心中的“格式塔”是深深关联的,即使是悲剧也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美满的结局。也因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文学的,文学所描绘出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虽遥不可及却深深扎根在百姓的生活中——期待明天会更美好。
对这段话中“格式塔”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文学作品中的美满结局
文学所描绘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
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向往
把悲剧转化为美满结局的偏好
关于文学作品与其主人公,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桃花扇》——崔莺莺、张君瑞
《西厢记》——杜丽娘、柳梦梅
《牡丹亭》——李香君、侯方域
《长生殿》——唐玄宗、杨贵妃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__的经典名作,__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我们从中不仅能__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举世闻名 滋养 收获
闻名遐迩 滋润 领略
举世闻名 滋润 收获
脍炙人口 滋养 领略
下列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过秦论》-《隆中对》-《归去来兮辞》
《兰亭集序》-《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桃花源记》-《捕蛇者说》-《醉翁亭记》
《铜雀台赋》-《阿房宫赋》-《后赤壁赋》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父子作家,如曹操和曹丕、曹植,王羲之和王献之,苏洵和苏轼、苏辙,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以下诗歌名句是由父子两人分别创作的是: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文学作品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因此: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创作小说要靠运气
《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这部在散文、小说、自传间自由_______的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经营咖啡农场的经历为背景,_______地将众多的人、景、物熔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切换 匠心独运
穿插 深入浅出
变幻 举重若轻
出入 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