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西方学者的界说,语言与艺术,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语言和艺术之共性在于:它们都不能够被看作是现成、给定、外在的简单再生或模仿。语言和艺术都是符号或表现,基于这一点,语言学的方法可以用来描述电影艺术,可以用来系统地研究电影艺术内部的“语法”和“句法”,可以把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最基本的是影像)称为“电影语言”。
这段文字着重说明的是:
所谓电影语言就是指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
语言和艺术都是通过某些符号来表达意思
语言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电影艺术内部也存在着“语法”和“句法”
一个20人的班级举行百分制测验,平均分为79分,所有人得分都是整数且任意两人得分不同。班级前5名的平均分正好是16到20名平均分的2倍。则班级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为多少分?
34
37
40
43
很多人认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与模仿,但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再现,还是中国宋元文人画对老庄哲学的追随,都是如此。艺术家在准备好想要处理的题材之前,脑海里必然存在某些已知的图式,这些图式是过去艺术家们的成果;艺术家在画布或画纸上开始描绘时,就像置身在一个“镜子厅”或“回音廊”,旧的图式被不断唤起,题材的意义在特定的视觉秩序中,以新的图式再次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艺术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艺术作品间的相似缘于模仿借鉴
艺术创作离不开已有的传统
古典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1)同学们希望听名师讲京剧
(2)同学们对京剧戏曲有更进一步了解
(3)某高校开放了一门京剧课程
(4)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5)学校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家来学校开办讲座
3-4-1-5-2
2-5-4-1-3
2-4-5-1-3
3-2-4-1-5
倘若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公平分配,那么就不会出现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区别,也不会有一些教师因教育资源的过度聚集而“暴富”。倘若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得到公平分配,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能获得更多的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教育资源的公平化
教师收入的两极分化
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域差距化
学校划分的等级化
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除了教学之外,还存在着无教授的学习,以及未能引发学习的教授等活动。即便是教学,也不仅仅存在于学校里,而是发生在人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远在近现代学校产生之前,人类就已经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近现代学校产生之后,人类的教育活动依然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广泛发生着。教育学将自身的研究视野限定在学校时空框架内,实际上是给自己确定了一个错误的学科边界,因而只能将大量的教育现象含糊地当作所谓“广义的教育”而暧昧地排斥于自己的主要研究视域之外。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教育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无人教授的学习行为也可以归入到教育活动
当前的教育学研究对于学科边界存在误判
近现代学校的出现限制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
以下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言别称,属于美术的是:
丝竹
墨宝
丹青
金石
以下对中国绘画艺术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唐代的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当代画家徐悲鸿最擅长画马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擅长画竹
吴冠中创作了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彩色摄影是饱含缤纷色彩的造型语言,黑白摄影是经典的、表达独特艺术思考的视觉化工具,它们之间不存在哪个更好、表现力更强的问题。无论是使用经验,还是作品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这两者都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今天的黑白摄影,即使不再是摄影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代表,也并不是什么过时的事物。黑白摄影仍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和能力,发挥着自己的特色,展现着新的可能,依然是解决、分析、阐述艺术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需要研究探索的课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黑白摄影:
与彩色摄影不具有可比性
在当今语境下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评价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王献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九成宫醴泉铭》是由魏征撰文、柳宗元书丹而成
黄庭坚是南宋著名书法家,擅长行书和草书
《颜氏家庙碑》由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