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立法
执法
司法
道德
某测验包含10道选择题,评分标准为答对得3分,答错扣1分,不答得0分,且分数可以为负数。如所有参加测验的人得分都不相同,问最多有多少名测验对象?
38
39
40
41
①虽然在诸多布衣之士那里,把功成身退视为理想的结局,但无可否认,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亦有渴望乃至留恋荣华富贵的虚荣感和现世享受的功利观念。
②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出而为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行他们理想中的道,而荣华富贵是附着于上的次生品。
③渴望遇合,达则兼济天下,救国难,解民困,建不朽之功、永世之业,这是布衣之士共同的理想目标。
④乐道安贫是布衣之士在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可贵的精神气节。
⑤然而,在荣华富贵与道之间,布衣之士首先选择的还是道。
⑥当其与道不违时,他们可以而且也乐于接受;反之,就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它。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①④②⑥⑤
③②⑤④⑥①
④①⑤⑥②③
④③①⑤②⑥
1956年,印度西南三个地区合并成为喀拉拉邦,全邦说同一语言——马拉亚拉姆语,是“山地语”的意思。喀邦人口3千3百万,农村人口占80%,有990个乡,人口密度在全国排第二,每平方公里有750人。但有一个惊人的数字:全邦有9千多间图书馆,1万2千多间阅览室。其中,隶属于“喀拉拉图书馆议会”的图书馆有5千多间,分为三类:甲类有图书2万5千册以上,乙类有1万5千册以上,丙类有5千册以上。三类图书馆的比例是2:3:5。这就是说,每个乡大约有人口2万5千人,图书馆8间,阅览室10间。
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是:
印度喀拉拉邦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数量惊人
印度喀拉拉邦人口众多
印度喀拉拉邦的城市化程度很低
印度喀拉拉邦的图书馆分为甲乙丙三类
一试卷有50道判断题,规定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1分。某学生共得分82,问做对的题与不做或做错的题数相差几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224,194,168,146,128,( )
116
114
102
98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
黄河
大运河
淮河
渭河
学校操场有6条环形跑道,从外向内分别为1至6道,王伟、李明、刘平、张强、钱亮、孙新6人分别占据其中一道。已知:
(1)王伟的两侧是单数跑道,张强的两侧是双数跑道;
(2)李明与张强隔着两个跑道,钱亮在王伟与李明中间的那个跑道;
(3)刘平在单数跑道,孙新在双数跑道;
(4)王伟不在第二跑道;
(5)如果张强在第三跑道,那么王伟不在第四跑道。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在刘平和孙新之间隔着4个跑道
在钱亮和张强之间隔着2个跑道
在钱亮和孙新之间隔着3个跑道
在刘平和王伟之间隔着1个跑道
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其抽象哲学观与社会价值观并无判然界限;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其社会价值观与抽象哲学观也无判然界限。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彰显的价值观相互对立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虽表面相反但深层相济
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之后,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当人们吸入臭氧之后,臭氧就会因为其强氧化作用而使呼吸道产生烧灼感,造成呼吸系统充血或发炎,儿童、老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受到臭氧的伤害尤为严重。据专家统计,在欧洲,臭氧污染导致欧洲人的死亡率增加了2%-12%。
由此可以推知:
臭氧污染目前在欧洲最为严重
低浓度的臭氧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臭氧的强氧化作用是其对人有害的原因
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臭氧污染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