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
7,12,32,112,( ),1712
A、
422
B、
432
C、
442
D、
452
小麦公考
来源【2021-新疆-054】
892、
2,3,7,22,155,( )
A、
3411
B、
2988
C、
1188
D、
741
小麦公考
来源【2020-深圳思维能力-006】
893、
7,23,-1,35,-19,()
A、
62
B、
67
C、
72
D、
77
小麦公考
来源【2022-江苏A-046/江苏B-046/江苏C-048】
894、
3,4,7,16,( )
A、
23
B、
27
C、
39
D、
43
小麦公考
来源【2008-沈阳-002】
895、
-12,-7,2,19,52,( )
A、
62
B、
77
C、
97
D、
117
小麦公考
来源【2016-江苏C-059】
896、
0,7,22,45,76,(),162
A、
115
B、
113
C、
97
D、
93
小麦公考
来源【2008-江苏B-070】
897、
1,2,4,7,12,( )
A、
18
B、
19
C、
20
D、
21
小麦公考
来源【2018-广州324-028】
898、
2,3,7,16,65,( )
A、
146
B、
256
C、
321
D、
475
小麦公考
来源【2017-浙江B-052】
899、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也许是教育的惰性所致:读书人不需要思考和摸索,只需要单向填鸭式的学习和灌输,奉经典为准则,即可读书成才,成就教育的结果。如今,将经典中的糟粕删掉了事,只剩下与当今时代契合的部分,让孩子们重新仰视经典之为经典,这当然还是教育之惰性的延续,只不过把书多编辑一次罢了。
以下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的广泛流传正是教育惰性的体现
B、
对经典作品中的糟粕采用“删去了事”的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一次失败的“拿来主义”
C、
对《三字经》《劝学诗》等经典作品应该取其精华,真正使之发扬光大
D、
对经典作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界的败笔
小麦公考
来源【2014-天津-035】
(材料)
900、
与上年同期相比,2008年1-9月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
公路客运量
B、
公路旅客周转量
C、
铁路客运量
D、
铁路旅客周转量
小麦公考
来源【2009-北京社招-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