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一位在野战医院协助医院做救死扶伤工作的名叫多克的志愿者,为了驱走伤员心中的阴云,给伤员战胜伤痛的力量,在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在这里死去。这句话给无数伤员带来了战胜伤痛的力量,二战结束后,多克当上了一名邮差,他坚信自己除了给人们带来邮件之外,还能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总是带着很多纸条,上面写着鼓励人的话:“别烦恼,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要笑口常开”等,他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受到了快乐。多克不是表演艺术家,也不是作家,但他却做了表演艺术家、作家也不一定做到的事。
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是:
志愿者与艺术家、作家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是一种爱心的奉献
传递快乐
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矛盾大多数是结构性矛盾,控制城市汽车使用量,用“减法”可能比用“加法”好,加法就是开征汽车排污费;而减法的核心是大幅减少各种名号的公车,全面推进车改。如果这一招能真正推进,加上环保税等的开征,估计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就会大大好转。
这段问题的议题是:
如何控制汽车使用量
如何进行公车改革
“加法”和“减法”的优劣比较
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回望中华民族,因为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华彩诗章留存,漫长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单调,中华文明愈显璀璨。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感受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毋须讳言,诗词已日渐小众化,能从中有深切体会者,不在多数,这是无法强求的。但通过大众化的包装,让更多人通过诗词贴近自然,感受变化,体会生命的节律,从而领略自然之美,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无疑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华民族有热爱诗歌,爱护自然的传统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
诗词日渐小众化,需要大众化形式包装
赏析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
“十三五”时期,我国住房公积金实缴余额年均增量为:
0.39万亿元
0.43万亿
0.54万亿元
0.65万亿元
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为:
提倡“仁政”
主张“礼法并用”
提倡“以德服人”
提出“天人感应”
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主义历史观
下列思想流派与产生时代对应错误的是:
儒学——汉代
玄学——魏晋
理学——宋代
心学——明代
毋庸_______,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置疑
怀疑
多疑
质疑
在将中国文学作品译介给国外读者时,中国媒体与公众往往因文化焦虑及传播压力,过于强调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熟悉知晓程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能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心存芥蒂。事实上,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具有某种审美的和人性的通约性,使得作家们能以各自的方式抵达文学的人性殿堂。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媒体和公众自身的文化焦虑会影响到对译者资质的考量
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必然影响翻译质量
能否保留纯正中国元素是考量翻译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之间具有通约性有助于跨语种翻译
国家、民族由个人组成,阶层、集团、组织也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集团的分子,但这并不是说个体只能组成集体,才能成为中国梦的主体,而是每一个个体自身就是中国梦的主体。我们通过集体体现出共同意识,我们更通过自身体现出个体意识。人民是各种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理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追求
中国梦包含了各种个体追求
中国梦只有通过个体才能体现
个体意识是通过集体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