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对中风幸存者进行分组实验,他们让一组中风幸存者在研究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户外健步走的锻炼。另一组不进行运动,而是接受治疗性按摩,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持续6分钟的测试中,步行组的人比按摩组的人走得更远,能比后者多走17.6%,研究者认为,身体适度受损的中风幸存者仅通过简单廉价的运动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效果。
下列哪一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步行组的平均年龄为72岁,按摩组的平均年龄为65岁
与按摩组相比,体质的改善使得步行组中风幸存者生活质量更高
步行组中风幸存者还服用了相关治疗药物,按摩组停服了相关药物
研究证明,对身体严重受损的中风幸存者来说,接受按摩的效果更佳
研究人员分别用麦克斯韦望远镜和阿卡塔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观测了金星。他们探测到一个只属于磷化氢的光谱特征,并估算出金星云层中的磷化氢浓度,研究团队研究了所有磷化氢产生的可能性:火山、雷击、坠落到大气中的陨石,并最后将它们逐个排除,他们发现,金星上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产生足以解释他们检测到的磷化氢数量。研究人员表示:磷化氢很容易在生物代谢中生成,因此金星大气中存在的某种生命形式,产生了我们探测到的磷化氢。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观点?
磷化氢的光谱特征与二氧化硫的光谱特征十分相似,而金星的大气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硫
产生光谱线的云层位于金星大气层的中高层,那里环境十分恶劣,磷化氢根本不可能存在
金星大气存在某种人类还从来没有认识到的自然现象,比如某种行星地质级别的化学反应
研究组重新分析探测数据后估计,磷化氢的平均浓度为1ppb,约为先前预估值的七分之一
在考古学研究中判断人类遗骸的性别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发现牙釉质中含有釉原蛋白,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恰好位于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研究者认为,用牙齿判定遗骸性别的方法可用于考古研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牙齿是古人类遗骸中最容易找到并且保存最完好的部分
儿童遗骸的骨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人类遗骸的性别比例与当时人类社会的性别比例大致相同
测量某些骨骼特征如骨盆的结构通常可以直接判定性别
开车斗气、胡乱变线、强行超车等“路怒症”是一种被称为间歇性、暴发性障碍(IED)的心理疾病。有研究发现,IED患者弓形虫检测呈阳性的比例是非IED组的两倍。研究者认为,弓形虫感染有可能是导致包括“路怒症”在内的IED的罪魁祸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无法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往往更大胆、更敢于冒险,也因此更容易被猫抓到
弓形虫使大脑中控制威胁反应的神经元受到过度刺激,易引发攻击行为
对弓形虫检测呈阳性的IED患者施以抗虫感染治疗之后,冲动行为减少
弓形虫是猫身上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但猫是比较温顺的动物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化学分支学科,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研究化学反应机理,揭示化学反应速率本质;(3)探求物质结构与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是:
研究表面积不同的各类煤块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燃烧速率的变化
研究不同光照和温湿度条件下植物叶片蒸腾作用的强度和效率
在馒头制作的过程中,研究酵母菌对面粉发酵的催化反应模型
在铁制品表面喷涂不同种类油漆,研究铁与水、氧气的反应情况,判断防锈效果
新西兰一家园艺研究所研究发现,水果成熟时会释放挥发性的化合物,而且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其浓度也会有所变化。研究人员正是根据水果这一特性,制成了一种能“感知”水果是否成熟的标签。当水果成熟时,标签通过感知其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而变换颜色。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科学预见性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009年,我国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新立和在研项目共547项,其中新立项目123项,在研项目424项。国家财政共投入26亿元。
以下关于2009年我国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描述,与资料相符的是:
在研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超过80%
项目经费最高的领域,其项目经费比最低者的3倍还多
平均每个领域的新立项目数量不足10个
项目经费最低的领域,其项目总数也是最少的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脂肪当作健康的“大敌”,尤其是饱和脂肪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是,脂肪的摄入应该占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该在10%以下。
而最近《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似乎“颠覆”了这一观念。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从世界5大洲的18个国家,选择了高中低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共招募了超过13.5万名志愿者,通过统计他们的饮食习惯来计算营养组成,并在此后的多年(5.3至9.3年)中,追踪他们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一篇论文是关于蔬菜、水果和豆类的影响,其结论没有新鲜的地方,大致就是每天总共4份左右(375到500克)这三类食物对健康好处明显,进一步增加摄入量带来的好处不大。
而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是,脂肪摄入量和种类,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风险都不相关;与脂肪摄入量最低的那一组相比,摄入量最高的那组整体死亡率、中风以及心血管疾病之外的死亡风险还要低一些。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则相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那一组比最低的那一组,总体死亡率高28%,而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导致的死亡率则没有影响。
在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同时,《柳叶刀》杂志还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挑战了健康饮食的定义,但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在这篇评论中,作者认为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补充了中低收入地区饮食与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加深了“饮食与健康”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评论作者并没有赞同研究者的结论,而是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项研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品(肉和奶制品)。除了脂肪外,这些食品也是锌、铁、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微量成分的良好来源。而在脂肪摄入量低(从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人群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是不足的。所以,“脂肪降低死亡率”这个调查结果,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富含脂肪的这些食物营养密度高,解决了这些食物摄入量低的人群某些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第二,在这两篇论文中,一篇的结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篇的结论是“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蔬菜、水果和豆类,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分开讨论,比如添加糖、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粗粮。
第三,混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如在欧美发达地区,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从而可能有更多对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比如遵守医嘱、合理的睡眠、控制饮酒、食用“推荐的食物”等等。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人们接受的健康生活指导会少一些。所以,评论作者认为,人们的健康意识,可能是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混杂因素。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两篇论文,其研究结果不包括________。
蔬菜、水果和豆类摄入越多好处越大
脂肪摄入量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无关
脂肪摄入量跟死亡风险无关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
小王从A地开车去往B地,右图是一张道路示意图,每段路上的数字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单位:千米)。如果汽车百公里耗油量为10升,油价6.5元/升,问小王从A地去往B地至少要消耗价值多少元的燃油?
9.5
10.4
12.3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