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文化发展工程
以创新文化建设牵引科普品质提升,以科普品质提升促进创新文化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融合发展,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良好“软环境”。
——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创新文化建设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意识、推动创新实践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鼓励各单位挖掘和整合创新文化要素,优化创新服务环境,打造创新文化展示平台。整合科技、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创新文化要素,构建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推动创新文化发展的合力。
——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北京科技周、北京科学嘉年华、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科普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等活动,推动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推进科学跨年之夜、首都科学讲堂、首都科创开讲等视频品牌建设,发展“首都科普剧团”,丰富荧屏科普、网络科普和舞台科普,促进科普多元发展。
——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提升北京科普创作水平。引导和支持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影视艺术工作者共同创作开发一批科学文艺影视精品。大力开发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推动科普游戏开发。聚合价值导向正确、科学性有保障的优质科普机构和专家媒体,形成统一协调的原创科普媒体矩阵。
——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推动国内外交流合作,办好中国科幻大会,推动科幻产业人才集聚。举办“北京科幻创意大赛”,支持科幻类小说、动漫、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的作品创作,推动开发融入创意元素和首都文化特色的科幻产品。支持学校开展科幻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科幻人才。
本材料中“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软环境’”不包括:
创新文化氛围
科普媒体矩阵
科研诚信建设
科幻产业人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有100个编号为1~100的罐子,第1个人在所有编号为1的倍数的罐子中倒入1毫升水,第2个人在所有编号为2的倍数的罐子中倒入1毫升水……第100个人在所有编号为100的倍数的罐子中倒入1毫升水,问此时第92号罐子中装了多少毫升的水:
2
6
46
92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008湖北省(B卷)053】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2008广西071/湖北省(A卷)055】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全球一个季度可卖出iPad约400万台,接近同期笔记本电脑全球销量的1/10。美国分析师估算,iPad上市以来已为苹果公司赚得数十亿美元的进账,而由于Windows设备市场份额缩减,所以微软市值损失了500亿美元。更可怕的是,iPad孤军奋战的日子就要过去,谷歌、三星、黑莓和微软等几乎所有IT巨鳄们,都排着队准备推出平板电脑。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iPad已经成为苹果公司的重要利润源
目前全球笔记本电脑销量仍高于iPad
平板电脑将对笔记本电脑构成重大威胁
销量的背后体现科技之间的激烈竞争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它的主题是外来物种入侵。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
有目的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以促进本国生物多样化
为保护本国生物多样化,所有外来物种应一概拒之门外
引进外来物种应尽量选择生长快、繁殖快、适应性强的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造成极大生态危害,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0,比上一季度回落2.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5.9,比一季度提高3.0点。
八大行业中,2010年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最高的行业,其企业景气指数比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最高的行业:
低1.6点
高3.8点
低3.8点
高1.6点
12,-4,8,-32,-24,768,( )
432
516
744
-1268
据报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
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 090423”。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
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
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1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
第3段中的“这种毁灭”指的是:
宇宙发生大爆炸
银河系中的恒星被伽马暴摧毁
发生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
地球的臭氧层被伽马暴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