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科研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网上阅读率却逐年上升,从1999年的3.7%猛增到2008年的47.8%。在势不可挡的信息技术革命面前,传统图书馆欲守住阵地甚至有所拓展,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根据这段文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吸引读者
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看书了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
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016四川下半年061】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③④,②⑤⑥
①④⑤,②③⑥
①④⑥,②③⑤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016四川下半年062】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⑤,③④⑥
①③⑤,②④⑥
①⑤⑥,②③④
考勤主管:“你为什么迟到,不知道上班有时间规定吗?”工作人员:“我这是第一次迟到,我以前从来没有迟到过。”
下列()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最为类似。
甲:“今天天气真好,可以一起去游玩吗?”
乙:“今天的天气这么好,不适合游玩。”
警官:“这个东西是你偷的吧?”
嫌疑人:“我发誓我没有偷过任何东西。”
妈妈:“你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多吃点?”
孩子:“我今天心情特别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丙:“昨天那个人讲得太好了,不是吗?”
丁:“是的,而且那个人还很友好。”
只有当我能够做出其他选择时,我对我的行为才负有道德责任。因为一个人若无力避免某行为,就不应被认为对该行为负有道德责任。
对上述论述最为正确的理解是:
如果我对我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那么我做出的行为是可以选择的
只要我能够做出其他选择,我就对我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
一个人如果能避免某种行为,那么,就应该认为他对该行为负有道德责任
一个人如果能做出行为选择,那么,某种行为就是他能避免的
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颇足发人深省。他说:“我读前人的著作,如休谟或康德,有一个视为当然的假定,即这些作者比我聪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去研读他们的著作呢?如果我偶尔在他们的论证中见到了一点错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自己一定早已见到了这个错误,并且处理过了。总之,他们的著作中绝没有简单的一般错误,也没有关系重大的错误。”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读书须持谦逊态度
读书最忌不求甚解
读书不能人云亦云
“我思故我在”“我劳故我在”,这种存在方式带给我两书柜的劳绩,好比几根火柴捆绑在一起,多少有了一点________。这种存在方式也带给我________的生活习性。活得实在、活得真实,在我看来是整个人生的真谛。我喜欢像罗丹的《思考者》那样,没有________、没有装点,通过自己的文字,赤膊面对这个世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硬度 简朴 遮掩
厚度 简单 掩饰
亮度 简洁 遮挡
温度 简练 修饰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_______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广西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_______来比赛机智才能。
③我在山间溪水中沐浴,在溪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溪水_______催我入眠。
④不过,历史总有一面会被_______,消失于黑暗中。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填入横线中:
一霎间 譬喻 潺潺 抹去
刹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刹时 譬喻 滔滔 抹去
瞬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除了口误,笔误同样泄露了潜意识的秘密。短信聊天说到我爸身体不舒服却不去医院检查这一事实时,我想说“我爸就是太固执了”,但我键入的文字竟是“我爸就是太过分了”。那一刻,我突然呆住了。一词之别,却暴露出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固执”只是一种较为客观的________,而“过分”却是饱含着情绪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体现 流露
判断 认识
描述 表达
显示 暗示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
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要求。
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