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然而,在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这样一部小说,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其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的舞台。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开启的,可能将是一个新的电影世界。
在《流浪地球》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狼II》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准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也反映着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这个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比例超过20%。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都还有一些差距。①但一部电影能成为公共话题、激发公共讨论,也意味着这部影片有讨论的价值,更意味着观众对中国科幻有着进一步的期待。②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哗众取宠、意气之争,多一些中肯建议、理性之言。③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④
“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句话应放到最后一段中的:
①处
②处
③处
④处
小明从A地出发,需要先走一段平路,再爬一段上坡路才能到达B地,到达B地后,他停留一小时后按原路返回A地。小明走平地的速度为16/3千米/小时,上坡速度为4千米/小时,下坡速度为8千米/小时。小明从出发到返回共用7小时,则A、B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10
12
15
16
18
24
30
无法计算
某隧道长1500米,有一列长150米的火车通过这条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花费的时间为5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
43.2秒
40.9秒
38.3秒
37.5秒
某列车通过1200米长的隧道要用时33秒,与另一列长150米、速度为50米/秒的列车错车而过需要3秒,则该列车减速一半后,通过一座600米的桥梁所需的时间为( )
18秒
20秒
30秒
36秒
就在三十多年前,专家们对于地球变暖还是变冷的问题仍然是一头雾水,他们仍然无法断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冷库还是一个温室。在1975年,第一批静谧的计算机模型就显示,如果大气层整的二氧化碳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会上升大约三度。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和社会大众却依然波澜不惊。有一段时间,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大气层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肥沃全球的农田,农民们将迎来一个繁荣盛世。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科研工作者需要靠数据说话、避免臆测
并非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对农业有指导意义
全球变暖的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以前专家们对气候变化的判断和理解与现在不同
一列长为280米的火车,速度为20米/秒,经过2800米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这座大桥需多少时间:
28秒
2分20秒
2分28秒
2分34秒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毋庸置疑。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将这种资产“变现”。对于一个普通的企业而言,企业不仅拥有宝贵的客户数据,同样也拥有供应商数据以及内部财务、设计、制造、管理等数据,而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许多中国企业都已经一步步完成信息化应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正在将企业的运营数据化。但少有企业真正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成为一种资产,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只是停留在了表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企业应使用信息化工具实现运营的数据化
企业应该进一步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
将数据变成资产是企业大数据应用的主要目的
现有数据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运营数据化的需要
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树木的成长有什么关联呢?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斐波那契数列表现为树木的年轮增长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表明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
2012年某市开展了市民阅读情况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访问了本市12周岁以上的1000名市民。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保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其中,阅读时间在1~2小时的为44.8%,2~3小时的为11.6%,3小时以上的为7.5%。
2011年,42.8%的受访者每年阅读量在1~6本书,10.8%阅读量在7~12本书,10.5%阅读量在13本及以上,即每月读书一本以上。
当被问及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的原因时,57.9%的受访者选择“工作学习太忙”,比重最高;其次为“家务太多”,比重为28.7%;“没有值得读的好书”“娱乐活动太多”“对阅读不感兴趣”“书价太贵”的比重依次为17.5%、18.1%、10.3%、23.5%。
受访者中,以下哪个年龄段的平均阅读时间与所有受访者的平均阅读时间差别最大:
12~20岁
21~40岁
41~60岁
61岁及以上
五对夫妻结伴自驾游。从出发点到目的地,正好有三个服务区,将他们的行程分为四段路,他们在每个服务区都休息了一会儿,有的夫妻也刚好可以换人驾车走下一段路。车队行进过程中,每对夫妻均在自家车中,一人驾车,一人休息。小孙因头晚喝了不少酒,所以今天一直未敢碰方向盘,只是与驾车的妻子说着闲话。已知:
第一段路驾车的是:张、王、李、赵、周
第二段路驾车的是:吴、王、张、赵、郑
第三段路驾车的是:李、钱、张、刘、吴
第四段路驾车的是:郑、张、王、钱、周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这五对夫妻分别是:
李吴、周郑、赵钱、孙张、刘王
刘赵、钱王、孙李、郑张、周吴
孙张、李郑、吴周、刘王、赵钱
孙张、周郑、李吴、刘赵、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