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2,16,8,( )
4
5
6
7
6,25,64,( ),32,1
81
72
63
54
2,2,3,4,9,32,( )
129
215
257
283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思想解放更大的阻力,显然来自既得利益。无可否认,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是一个利益结构越来越不均匀的过程。强势群体拿走了过多的利益,有一些是合理回报,有一些却未必合理,而不过是利用制度缺陷、借助自己的特殊地位获致,还有一些甚至是罪恶得利。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同时也是利益格局大调整,这势必大大压缩既得利益的空间。某些改革先行者,后来成了既得利益者,进而成了思想解放的阻力。为什么思想解放容易口号化、标签化,难于落实,难于把自己摆进去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某些既得利益者对思想解放的抵触,应属人之常情。但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命运,不应为个别人的既得利益所累。何况,凡是不公平的都无法长久,本来就是历史的铁律。所以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越来越成为人类共有的梦想;分享的意识、人均的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最大公约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如钱塘之潮沛然东来,其势不能御。
人不可与潮流为敌。对既得利益的固守,或能持续一时,却不可能持续一世。不该属于自己的终究会守不住,区别只在于是体面的主动让渡,还是不体面地被动失去。这就需要既得利益者有精神内省,有良知。人是要有一点信仰的,得有责任感、使命感,且不说超凡脱俗,至少可以活得更高雅一点,更有尊严一点。这就需要超越的眼光,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尊重社会的普遍感受,尊重社会的普遍需求,重建利益相对均衡的新秩序。大家好你才能好,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的红利,才可能国泰民安,你才可能是安全的。否则,在一个断裂和倾斜的社会中,纵然坐拥金山,坐拥无上权力,终究也不过是流沙上的建筑。
这段文字的主题是:
既得利益是思想解放的阻力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人不可与潮流为敌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2,8,32,( ),512
64
128
216
256
2,11,32,( )
56
42
71
134
跟电影中创意是以导演为中心不同,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编剧在电视行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画框给视觉发挥的空间没那么大,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情景剧还有故事情节作为吸引力,而喜剧就完全是靠演员的表现和语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从拍摄上讲是纯技术活儿,创意都在于对话和表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比较电视与电影行业创意上的差异
强调语言魅力对电视行业的重要性
分析电视行业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
11,18,25,32,( )
34
37
39
41
24,32,41,51,62,( )
72
74
76
78
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最能准确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汉字听写水平和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
社会整体汉字认知水平堪忧
成人在书写汉字方面没有优势
成人的汉字书写正确率明显低于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