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根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当时的人口约为( )。
6亿5千万
7亿1千万
7亿4千万
7亿8千万
1964年我国总人口数比1953年多:
14.8%
19.2%
10065万人
14089万人
小麦∶麦穗∶麦粒
车子∶车轮∶轮胎
棋类∶围棋∶棋子
学校∶教室∶学生
房子∶房间∶卧室
面粉∶小麦
大米∶稻谷
桔子∶葡萄
饼干∶面粉
罐头∶菠萝
田野∶小麦∶麦粒
水塘∶鲤鱼∶鱼籽
林场∶树木∶枯枝
牧场∶牛群∶牛尾
海洋∶鱼鳍∶鲨鱼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西藏自治区的人口从1964年到1982年增加了( )。
60%
64%
70%
无法统计
据统计,2012年1-10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414.4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27%。其中,出口500.52亿美元,增长4.49%,进口913.96亿美元,增长23.92%。
2011年1-10月我国小麦产品的出口量约比大豆:
少0.5万吨
少3.5万吨
多3.5万吨
多9.5万吨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2016年山东、广东和河南三省出生人口之和占当年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约为:
21%
25%
28%
31%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约()。
27.6%
33.4%
44.6%
50.1%
据研究,出生时间对犯罪活动有影响。年底出生的人常犯某类罪,年中出生的人常犯某类罪。既然人的出生时间不由自己选择,犯罪人也不应当为自己所犯的罪承担责任。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的是:
所有的人都仅应当为自己能够控制的行为承担责任
出生时间对人的行为倾向有影响,但是否执行这一行为,却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并不是所有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生的人都会犯同一种类型的罪
除出生时间外,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个人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