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办案人员在办理一刑事案件。
甲说:“犯罪嫌疑人向东逃跑了。”
乙说:“犯罪嫌疑人没有向东逃跑。”
丙说:“犯罪嫌疑人没有向南逃跑。”
已知两个人的断定与事实不符,由此可以推出:
犯罪嫌疑人向南逃跑了
犯罪嫌疑人没有向东逃跑
甲的断定与事实相符
丙的断定与事实相符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乐观向上、心态阳光,即便一时身处困境,仍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_______,在茫茫暗夜中亦能读出星星指引的方向。相反,悲观低沉、心态消极,_______也能感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在一怀愁绪中迷失自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坚韧 沧海一粟
旷达 杯水风波
狂喜 瓜田李下
纯真 一叶知秋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此谋生。
这段文字主要叙述的是:
职业与事业
谋生与理想
兴趣与工作
目标与现实
陈老师在手上用钢笔写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一人的名字,然后他紧握手,让甲、乙、丙、丁四人猜猜他写了谁的名字。
甲说:“是丙的名字。”
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丁说:“是甲。”
陈老师说:“你们四人中只有一人猜对了。”
陈老师写了哪位同学的名字: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一名茶叶经销商在对客人介绍一种茶叶时说:“这种茶叶产自云山,而大名鼎鼎的云山茶正是产自云山,所以这就是正宗的云山茶。”
以下与该经销商介绍茶叶时的逻辑最为相似的是:
三班的学生都勤奋好学,小李是三班的学生,所以小李勤奋好学
飞驰牌汽车产自某国,刚才那辆汽车不是飞驰牌,所以肯定不是该国产的
所有司机都必须有驾照,小郑有驾照,所以小郑是司机
好医生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小陈二者兼备,所以他是好医生
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
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
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如果以70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
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_______。这方面的教训_______。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企业的“品行”,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名实不符 振聋发聩
浮光掠影 屡见不鲜
昙花一现 不胜枚举
掩耳盗铃 比比皆是
真正的知识分子,自然和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古人劝学诗里说“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对于读书人来说,确实如此。当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我们说______;当一件事记录得真实,我们赞______;当一个读书人不断学习不断创作,我们称______;当某篇文章很有气势,我们则感叹笔力雄浑,用韩愈的话更是“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字字珠玑 直言不讳 持之以恒
妙笔生花 秉笔直书 笔耕不辍
文不加点 言之凿凿 不绝如缕
倚马可待 直抒胸臆 韦编三绝
甲说:如果考试不合格,就不能被录取。
乙说:不对。李明考试合格了,但没有被录取。
乙的回答说明他将甲的话错误地理解为:
有些被录取的人考试合格了
李明应该被录取
只要考试合格,就要被录取
并非所有考试合格的都要被录取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做玉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这段文字给人的警语是:
君子慎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