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M大学的师生从校图书馆外借出的书籍数量逐年递减,不过由此还不能得出M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在逐渐递减的结论。
以下( )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推论。
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其实很难统计
虽然M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外借量在逐年递减,但统计数据表明,刷卡进入图书馆的师生人数却在逐年递增
不仅图书的外借量,而且M大学举办的讲座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最近几年,M大学的师生通过互联网借阅校图书馆的电子书数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某社区图书馆清点图书库存,发现拥有人文社科类图书数量是自然科学类图书的2倍,比儿童图书多15册,拥有的儿童图书是生活应用类图书的1/3,其他类图书76册,占所有图书的1/6,问该社区图书馆拥有自然科学图书多少册?
32
36
40
48
2011年,河北省各市的公共图书馆、注册护士、医院和卫生院数量均排在前五位的市有几个:
1
2
3
4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一方面忙着为老师开发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忙着为师生采购图书、获取学术期刊的访问权。但是,对于那些不离开书桌便能在线浏览科学文献的学者而言,图书馆的这些变化并不明显。对于许多人来说,图书馆似乎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始变成历史的纪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大学图书馆在21世纪发生的新变化
数字化趋势给图书馆造成的生存困境
大学图书馆在服务职能方面做出的调整
大学图书馆的改进与学者需求之间的错位
就图书馆的发展而言,纸质的图书阅览之后又_______了计算机的阅览,这个工程使很多公民可以不到图书馆就可以_______图书馆的资源,除了看书之外,图书馆将来还会提供一些参考咨询等专项的课题服务,开展双向的服务。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拓展 享用
拓展 享受
扩充 享用
扩充 享受
目前,首家“自助图书馆”现身深圳,由深圳研制出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样机问世,摆放在深圳图书馆门前接受市民检阅与试用,标志着深圳图书馆之城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台阶。
题中“标志”的主语是:
样机
样机问世
首家“自助图书馆”现身深圳
接受市民检阅与试用
在某图书馆中,涉及民国时期的历史书均只存放于第二层的专业书库中,外文类的典藏书籍均只存放于第三层的珍本阅览室中。小林周末到该图书馆借了一本外文类历史书。由此可以推出小林借的书:
是涉及民国时期的典藏书籍
不是涉及民国时期的典藏书籍
是珍本书
不是珍本书
2011年,石家庄市平均每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多少册:
0.3426
3.426
34.26
342.6
2014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个,比上年末增加5个。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6071人。
2014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231.6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3%;图书总藏量79092万册,比上年末增长5.6%;电子图书50674万册,比上年末增长34.2%;阅览室座席数85.55万个,比上年末增长5.7%。
2014年,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藏量增长册数约是图书总藏量增长册数的多少倍:
3
2
8
5
词典中对图书馆的解释是: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而其中,收藏书籍,供人阅览、参考,从而传播文化,应当是重点。这是为世人所共同认知的。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人对图书馆的功能提出了质疑。日本著名古书收藏家池谷伊佐夫在其《日本书店的手绘旅行》一书中写道:“被图书馆收购的古典书籍,被贴上标签后,就此收藏在箱底,不见天日,鲜有机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图书馆可以说是书籍的黑洞。”
对图书馆是“书籍的黑洞”现象认知最准确的是:
针对古籍藏书珍存善本,切中图书馆的各种弊端
古典书籍非常珍惜,图书馆精心收藏本无可厚非
图书馆不仅要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更要传播文化
图书馆保存的古籍藏书难以得到一般读者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