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的香气更是________。但是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因花香而________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见怪不怪 单纯 迷乱
唾手可得 简单 沉迷
习以为常 平凡 陶醉
司空见惯 寻常 沉醉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把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写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根据这些思想,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此后,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不断调整完善,从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到掀起一场“技术革命”,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和完整地提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75年,周恩来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又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上述材料表明,(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社会比较同化效应指的是当个体与比自己境况好的对象进行比较时,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和比自己境况好的人一样好,进而提高对自己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当个体与比自己境况差的个体进行比较时,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和比自己境况差的人一样差,进而降低对自己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比较同化效应的是:
癌症病人看到病情比自己更严重的病人时,庆幸自己的处境并非最差
小杰和小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因此小杰把小伟当作自己的竞争目标
小宁从普通初中考入重点高中,看到周围同学都那么优秀而自惭形秽
小威听了师兄师姐的优秀事迹后,觉得自己也可以变得那么优秀
羞怯的人对批评非常敏感,批评让他们觉得己不如人。此外,_______________,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称赞。一个羞怯的人会以这样的话语来回答他人的赞美之词:“你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让我感觉好点罢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们不理会自己所受到的称赞
他们也因别人的称赞而感到高兴
他们也很难因别人的赞美而觉得高兴
他们也很容易因别人的赞美而觉得难过
与形象相比,声音更是一种让人甚感扑朔迷离的东西。记得几年前一次上课,我突然感觉好像被自己营造的诗意场景带入了云端。那一瞬间,我忘掉了自己,教室里的同学似乎也变得_______。华光普照的水光潋滟之间,似乎只有声音的涟漪在教室上空_______,其他一切不见。这是一种袅袅上升的声音,是一种与一切物质现象相剥离的明朗或华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虚置 飘荡
空幻 飘舞
虚无 飘荡
虚幻 缥缈
曾几何时,欧洲殖民者走到哪里,朗姆酒就被带到哪里。当地人被迫接受列强的殖民统治,但却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朗姆酒,“为了得到朗姆酒,他们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殖民地造就了朗姆酒,而朗姆酒的存在又促进了殖民地的不断扩张。
作者在上述这段话中没有表达的意思是:
殖民地人民喜欢殖民者的朗姆酒
朗姆酒帮助了欧洲殖民地的扩张
朗姆酒随殖民扩张被带到世界各地
朗姆酒深受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喜爱
具有“边缘型状态”的人往往缺乏________的自我认知,没有相对明确的自我形象。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非常自信,似乎是全能的存在;有时候却又觉得自己好像虚弱无力,________,非常自卑。在“边缘型状态”的人身上,这种转变往往是突然而________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全面 弱不禁风 深刻
清醒 无所作为 离奇
完整 无足轻重 彻底
稳定 一无是处 剧烈
藏书,是指凭自己的爱好、评价和鉴赏力而有选择地收藏图书,不仅是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也是为了把某个领域的图书精心、完整地收藏起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藏书的是:
某围棋爱好者一见到吴清源的书就买下来并妥善保存
某古币收藏家一见到关于古代钱币的书就买下并保存
某商人批量买下市面上的某套书籍,待价格飙升售出
某书法家不惜重金求购各种碑帖拓本,以备临摹鉴赏
芸芸众生中的一些人,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某个职位,就一定要有怎样的标配,略有不足,就觉得________。这样的人________又乏味。当把自己套进一个标准里面,就难免变得坚硬、无趣,________。其实,聪明的活法,是可以把生活过得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进能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奈 固执 斤斤计较
屈就 刻板 作茧自缚
失落 平庸 形如槁木
不满 可悲 碌碌无为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是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对“底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社会的底线下降是每个人心中的底线下降的标志
每个人都遵守底线,社会才会变得文明
每个人心中的底线下降会导致社会的底线下降
守住底线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