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顿悟崇拜”。这种思想认为一般人终日被自己的知识所_______,而一旦跳出就能取得重大突破。费曼说,相对论流行以后,很多哲学家跳出来说:“坐标系是相对的,这难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学要求吗?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束缚 目瞪口呆
羁绊 怅然若失
钳制 呆若木鸡
禁锢 追悔莫及
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同”。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若能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秒钟做标准,你就会生活的很好。无论你是独自处于非洲沙漠的烈日之下,或者和朋友一起待在舒适的冷气房里,每一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你整个的生命。有一年蔡志忠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写什么呢?”我问。“写崎岖的道路。”“那是什么?”“你的成功史。写你如何达到今日的成功之境。”“我不能写。因为我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很好的。”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大道上,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尝。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走自己的路,不论崎岖与否
宽窄都是路
欧洲一位伟人曾说过:我的光荣不在于取得四十个战役的胜利,滑铁卢会摧毁这一切,能够永世长存的是我的民法典。
这里所说的“我的民法典”是:
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瑞士民法典
奥地利民法典
有位青年到杂志社询问投稿结果。编辑说:“你的稿子我看过了,总的来说有一些基础,不过在语言表达上仍不够成熟,流于幼稚。”青年问:“那能不能把它当作儿童文学作品呢?”
下列选项中与青年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甲到处宣扬说:“我从来不炫耀自己的优点。”
甲说:“人生太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尽情挥霍。”
甲问:“我能用蓝笔墨水写出红字,你信吗?”乙答:“不信。”甲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红”字
甲开车撞到了行人乙,二人争执起来,甲说:“我有多年驾驶经验,责任不可能在我。”
当夜深人静,即将准备进入梦乡时,我们的身体常常会突然抽搐一下,这种抽搐通常被科学家们称作临睡肌跃症(又称入睡抽动)。目前没有研究彻底弄清它的原因,因而人们对此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解释认为,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过程中抓住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这段文字:
介绍临睡肌跃症的临床表现
提供一种对临睡肌跃症的解释
说明临睡肌跃症与大脑的关系
阐述临睡肌跃症对人类的意义
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产品,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
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
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甲
乙
丙
不能确定
下列言行体现公民没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①“听说你养母病了?”“与我无关,我是被收养的。”
②“听说你生父病了?”“与我无关,我已经被叔叔收养了。”
③“爸,大学催缴学杂费了。”“你都成年了,自己挣钱交去。”
④“爸,小学催缴生活费了。”“我与你妈离婚了,找她要去。”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美好只是个幻影,我们总是尝试着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据为己有。总是觉得世间万物的馈赠都是理所应当。而当现实的残酷降临在自身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上天的不公平。而我们不知不觉地发现身边总是有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不骄不躁,总是在失败中学会总结。不是不说故事的人没有故事,即使你的故事辛酸坎坷,让聆听者潸然泪下,不会在故事中汲取教训,你也永远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站在二十年后,你是否会对今天的喟叹而唏嘘不已,对不满足如今的自己而悲伤流泪,而对这样的曾经演变成二十年后的自己万般无奈?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与其过度期望膨胀的自己,将过错归结于上天的命运,还不如积极地面对现实,活在当下
抱怨会将自己与现实的遭遇撇清关系,让事实的存在变得与自己毫无瓜葛
美好对于现实生活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太多的苛求和心安理得只会让现实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马克·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在他们看来,教育能够减少犯罪。有学者认为,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大规模扩大,学历程度越高,犯罪率越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学者的观点:
2015年,某高校一名本科生杀死自己的母亲,事后潜逃
学历越高的人,对各项法律条文规定就越了解,就越容易钻法律的空子,实施犯罪
近年来,大部分犯罪为经济犯罪,高学历人群的犯罪率明显高于低学历人群
文化水平低的人,对法律了解相对较少,而且通常低学历者的生存状况较差,更容易铤而走险
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说:“批评和侮辱,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去处理。”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适得其反。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他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
最适合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事物具有辩证性
批评与侮辱
异杂逻辑
生活中的逻辑不是单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