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对西方的写实油画表示莫名惊叹欣赏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一辈。他们对光影效果、_______的视觉幻象,及西洋宗教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都表达了由衷的激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花缭乱
惟妙惟肖
光怪陆离
栩栩如生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营造自己的生活、生存中心。它的巢是_______的房子。蔡伦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考古人员对岳阳新墙河流域的大马古城址及其相关东周遗存进行调查研究,推测这里是东周时期䴢子国城的遗址。东周时期䴢子国被楚灭亡后迁徙江南,最后定居在今岳阳新墙河流域,因此大马古城址应是䴢子国遗民南迁后所筑的䴢子国城遗址。凤形嘴山、将军潭、尧岭山所在的这一区域应是䴢子国遗民生产活动和生活栖息的地方。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考古人员的推测?
据明隆庆《岳州府志》记载,先秦时期被楚灭国后迁来岳州的有罗、䴢、许三国遗民,其中䴢子国遗民定居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境内
大马城址、凤形嘴山、将军潭、尧岭山墓地均为楚系,而麜与楚本来同源同祖同姓,二者在文化上相通是顺理成章的
䴢子国原为周初的一个子爵小国,与楚国同姓。它最早居于今山东梁山县,又辗转多地,后定居锡穴(今陕西白河县)
大马古城位于今岳阳市东南,与《读史书舆纪要》中记载的岳州“府东三十里,相传古䴢子国”所记位置大体一致
目前存世最早的一张藏书票的制作年代大约是1450年,画面为一只刺猬衔着一枝野花,画面顶端的缎带上写着一行德文,大意是“慎防刺猬随时一吻”,________不要偷书。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警示
预示
揭示
暗示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是指: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启蒙运动和圈地运动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殖民掠夺和宗教改革
某社区道路如下图所示,社区民警早上9点整从A处的办公室出发,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对社区内每一条道路进行巡查(要求完整走过整个社区内的每一段道路),问他最早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返回办公室?
9:54
9:50
9:47
10:00
历史上,病毒的肆虐曾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但反过来看,每次大传染病发生也是人类社会加速成长、成熟的_______。谁能最早回头_______,谁就能最快从疫情的“废墟”中生出新生的翅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契机 反思
机遇 反省
机缘 反思
转机 反省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是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648.6平方公里。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在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都被强辟租界或完全割让,上海也不例外。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当时由于租界提供了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避免了反动政府、军阀以及战乱的侵袭打扰,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进入21世纪后,上海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做出贡献。
轻工业是上海发展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工业部门,在计划经济时期,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________等均为其著名代表,“上海制造”曾经作为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行销全国。
永久牌自行车
上海牌手表
蝴蝶牌缝纫机
飞鸽牌自行车
轻工业是上海发展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工业部门,在计划经济时期,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________等均为其著名代表,“上海制造”曾经作为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行销全国。
永久牌自行车
上海牌手表
蝴蝶牌缝纫机
飞鸽牌自行车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一户3口的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中国古代城市最早出现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中国历史上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
规模较小的城市即使没有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也不会出现治安、卫生、交通等问题
古代城管的职能综合了现代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机关的部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