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张、王、刘、李和陈5名销售员去年共完成24个项目的销售。已知每个项目只有1人负责销售,每人都至少完成了1个项目且完成的项目数量彼此不同。张完成的项目比刘少5个,李完成的项目比陈多6个不是5人中最多的,王完成的项目最少,问张和李共完成几个项目?
10
11
12
13
一起诈骗案经过侦查将目标锁定在赵、李二人身上,赵、李二人都可能是诈骗犯或目击者。
已知诈骗犯只说假话,而目击者则只说真话,
审讯人员问赵:“你们两人中肯定有一个是目击者?”
赵回答:“没有。”
则赵和李分别是:
赵是目击者,李是诈骗犯
赵和李都是目击者
赵是诈骗犯,李是目击者
赵和李都是诈骗犯
下列清代官员的补服图案表示武官品级的是: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某国际会议期间,会务组招聘了张、王、李、陈、宋、孔、何7名志愿者,拟将他们分配至甲、乙、丙3个工作组,每组分配2至3人。已知:
(1)若王、李和孔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甲组或者丙组,则分配至乙组的是张和宋;
(2)若宋、何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乙组或者丙组,则分配至甲组的是张和李。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哪项中的两人是分配至丙组的?( )
张和陈
宋和孔
陈和何
张和宋
李某大学毕业之后应聘到一家民营企业做研发工作,经过一年努力,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软件,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年李某的工资却没有增加。这时,另一家大型企业有意向聘请他去工作,并承诺工资可以提高五倍。李某认为自己和企业签订的协议还没有到期,就没有去。李某的做法,反映了他:
不懂得自身的真正价值
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
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
有着团结合作精神
王某向李某借款1万元,李某当场向王某交付现金1万元,王某向李某出具借条一份,张某在该借条上签字,后王某没有按时还钱,李某将王某和张某同时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还钱,并要求张某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张某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张某只是作为见证人签字,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张某在别人的借条上签字,应当推定为保证人,并承担保证责任
张某在别人的借条上签字,视同共同借款人,应当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只要借条上没有任何明确表述或其他事实表明张某愿意承担保证责任的,张某即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大多数老百姓反感官员讲官话套话,例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研究研究”等。如果不讲官话套话,一些官员就觉得无话可说或没有优越感。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有些老百姓去政府办事并不反感官员“亲自过问”
一听到官员讲“研究研究”,有些老百姓就反感
一讲“高度重视”,有些官员就会增强自身优越感
官员讲话如果滔滔不绝,一般都是在讲官话套话
李军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为了盗窃单位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设法配制了保险柜的钥匙。后来李军在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将配制的钥匙丢弃,没有窃取现金。
李军的行为属于:
犯罪预备
犯罪既遂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李大爷在马路边散步,路边均匀地栽着一行树,李大爷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5棵树共用了7分钟,李大爷又向前走了几棵树后就往回走,当他回到第5棵树时共用了30分钟。李大爷步行到第几棵树时就开始往回走:
32
35
3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