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懂得绝不能削足适履这一道理,然而,为了职业而改变性格的人却比比皆是。职业这双鞋,难道就真的需要用改变性格的巨大代价来适应吗?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这一日常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却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到呢?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找工作时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
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事业成就取决于对职业的热爱
真正领悟浅显的道理也需要时间的磨砺
在蜡像馆出口处和网站上往往有调查问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下一次来蜡像馆,你最想看到谁?”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再根据候选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大众口碑进行综合评估,以此确保馆内的名人蜡像能_______不同年龄、背景的游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契合
迎合
符合
吻合
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
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危险”是指:
信息太多,传播太快,为造成人们预想不到的危机
信息过剩会降低信息的质量,影响双方密切的接近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无法判断某些信息之间的本质区别
剩余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可能湮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2014年某种中药材的价格是17.3元/公斤,2015年药农老黄的该种药材预计产量比上年增加25%,总收入预计能比上年增加50%,老黄决定将药材存放到2016年再销售,如2016年该种中药材的价格涨幅与2015年相同,那么预计老黄销售这批药材的收入能比2014年销售该种药材的收入增加:
60%
80%
100%
120%
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里指出,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好像卢梭的忏悔一样,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一万个人,然后引述孟子的一段话,讲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结果使全省惨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再悲叹耕者失其田。
上述句中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中国人表里不一
中国人很虚伪
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
中国政治家很虚伪
在“一切皆可量化”的大数据浪潮中,网络逐渐成为现实世界的“镜像”。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日益融为一体,政府管理不能再局限于线下管理,而必须全面掌握互联网对政府与公众行为的影响机制、调节规律及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网上网下充分联动、协调共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大数据:
强化了政府的治理手段
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调整了政府管理的重心
拓展了政府的治理领域
根据预报,洪水将于2小时后袭击村庄。现武警调用2辆卡车帮助村民转移到高地,第一次转移后发现从村庄到高地需要30分钟,回程需要10分钟,2辆卡车需要再走4个来回才能转移完毕,则必须至少再调用( )辆卡车才能在洪水到达前将村民全部转移。
1
2
3
4
①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
②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教育在三大功能里,收藏是基础和前提,研究是手段和过程,教育是目的和结果。
③“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④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进而实现文明互鉴,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这段话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
②
③
④
在古代,许多诗人的作品是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方式传之四方。在现代,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有篆刻,有诗词,有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人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
上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途径以笺纸为主
唐诗宋词的普及与诗词意笺密不可分
诗词作品的传播形式古今有异
笺纸发挥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桌子苹果,别人通常挑一两个,挑三四个。毕加索最可气,每个都咬一口,每个苹果上都有他的牙印。”一位中国画家如此评价毕加索。毕加索一生搞过素描、油画、雕塑、版画,担任过舞台设计,还写过小说、剧本和无标点散文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论:
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中国画家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
很多人都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
毕加索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过创作的尝试
毕加索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