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甲、乙、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一位喜欢足球,一位喜欢篮球,一位喜欢排球。现在知道:甲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乙老师年龄最大。
由此可以推出:
甲老师年龄最小
乙老师喜欢排球
丙老师喜欢足球
三人年龄大小无法确定
中国古代书画中的许多旷世杰作都是一些尺幅很小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后代书画家欣赏和膜拜。反观当下画坛,书画市场的火热吸引了大批对艺术品经验欠缺的新投资者加入,由于他们对书画的价值判断缺乏认知,误以为画越大,价值一定越高,便不加选择地购藏了一些毫无价值的“大作”,最终叫苦不迭。而一些书画家为了迎合这种市场喜好,亦不再一心专注于作品的内在质量,而是热衷于投其所好,盲目求大,于是大而空、缺乏笔墨与内涵表现的“巨制”不断涌向市场,既扰乱了市场,也使自己离真正的艺术创作距离越来越远。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投资者大多对书画作品的价值缺乏认知
古代书画作品的尺幅越小越具收藏价值
部分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与市场价值密切相关
现代书画作品的内在质量易受到市场的影响
欣赏中国画,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其法在观物、在游心、在体道、在畅神。须紧扣意象和技法这两大介质,从物我、情景、形神、体道等意象归纳和线条、形态、色彩、构图等技法剖析两途,层层倒逼,以迫近画作的风神和特质。透过画作的物化形态,体悟主导其意象创构和技法表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内核,即生命、节律、体势、气韵等主体价值,品味出画作的境界涵养之美。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意象和技法是欣赏中国画的必备素养
品评中国画需要积累一定的审美心得
欣赏中国画的关键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画作的逼真与否不是赏鉴的根本标准
如果有人出生于60年代,那么他肯定读过《毛主席语录》。李同读过《毛主席语录》,则:
李同一定出生于60年代
李同不可能出生在70年代
李同可能出生于90年代
李同可能出生于任何年代
自然山水常为青绿颜色,所以“随类赋彩”自当首选青绿。中国画所用的由矿物质提炼的青绿颜料经过适当________之后,比植物提炼的颜料色彩更为艳丽夺目,且性能稳定,能长久保持明艳,不易褪色。由于这两个优点,石青、石绿在色彩使用上________,成为中国山水画设色常用的颜色。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混合 一枝独秀
调制 历久弥新
调配 脱颖而出
溶合 崭露头角
连环画是大众艺术。然而,面对大众的需求,是迎合还是引导,也是连环画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回顾连环画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不难发现,正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出版商一味________、迎合大众的喜好,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大批读者和作者流失,造成了连环画长时间________,最终淡出大众视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揣摩 青黄不接
琢磨 墨守成规
研究 良莠不齐
推敲 停滞不前
数学和语文两科考试结束后,三位老师讨论起学生的表现。A老师说:“小李取得了数学第一名。”B老师说:“小王取得了语文第一名。”C老师说:“小李没有取得数学第一名。”已知三位老师中只有一位老师说了真话,且小李、小王都只取得了一门课的第一名。
据此,可以推出:
小李取得数学第一名
小李取得语文第一名
小王取得数学第一名
小王取得语文第一名
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34
35
36
37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大陆1~14岁(含不满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
20652万人
23922万人
22287万人
1635万人
某工厂4个车间的工人都出生在1985到1988年间,如果统计任意2个车间的人数和,分别得到54、63、75、78、90、99这6个不同的结果。则人数最多的车间至少有多少工人出生于同一年:
14
15
16
17